孟光涛山水画的现代性初探

2019-11-29 13:17张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代性山水画

张记

摘 要:孟光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批山水画家,在贵州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他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性的引入和运用,更是对贵州的山水画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就其画中的现代性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分析透视、色彩、全新的题材和意境的表现形式,以期给当代的山水画创作带来多一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孟光涛;山水画;现代性

孟光涛先生是新中国杰出的山水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17年生于遵义仁怀鲁班镇,1987年病逝于贵阳。历任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省国画院副院长、省美协副主席,与宋吟可、王渔父和方小石四位画家并称“宋王孟方”,其中孟光涛先生以画山水著称。

若要在贵州山水画历史上找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孟光涛先生绝对当之无愧。他所创立和表现的贵州山水画新貌的艺术水准极高,在全国都很有知名度,且作为美术教育家带出了一批在全国国画届占有一席之地的学生,比如杨长槐、何伊华、胡炳煊等,继承者多,追随者众,被称为贵州现代山水画的奠基人。在2017年冬,贵州省美术馆落成开馆之际,推出了“家山风采  孟笔生辉——纪念孟光涛先生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可见其成就和影响之大。

尽管孟光涛先生一生作品众多,面貌丰富,可始终有其最独特的特点贯穿其中,比如其善画高山大水,气势磅礴雄伟。尤其是他开创的现代性让人印象深刻。据贵州美术史家顾朴光先生的阶段分析,孟光涛早期的作品较多地保留了传统,也能清晰地看到受黄君壁的影响,用笔谨细,景色优美;中期大都是其深入大山和生活中的写生作品,题材广泛,生机郁勃,清新洒脱;晚期笔墨酣畅,气势奔放,格调昂扬,不再拘泥于对自然山川进行客观的描绘,而注重对物象的内在精神和主观感受的表达。横向分析、纵向比较孟光涛和同时代的山水画家、早期的贵州山水画家后发现,虽然大家的艺术水平都很高,但是还是能很明显地看到孟光涛作品中与众不同的浓烈的现代气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可以说是贵州美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的现代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精确的透视、科学的色彩搭配、现代的生活题材和新时代的意境表现。

首先来看精确的透视。在他的画作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很多物象造型准确,观察的视点固定统一,对空间层次的表现较多,有很明显的精确的透视感,这都归功于他严格地学习过西画的定点透视。这在和他同时代的贵州山水画家中极为罕见。虽然他们这一代画家大部分都受西画的透视影响,但在贵州像他这样具有科学的透视感和准确的造型功夫的山水画家找不到第二人,我们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发现这一点,尤其是写生作品,比如《湄潭茶场》和《余庆大乌江回龙场大桥工地》等,由近而远的景物逐渐变小变窄,透视比例合理准确,过渡自然,有较强的定点透视感和深厚的造型功夫。而在传统的山水画中,画家们对透视要求没有这么严格,李可染先生曾说古人“透视只求看得过”,并没有那么精确,甚至有时会有反透视的情况出现,这就给人一种不合理的感觉,有明显的透视误差。在传统贵州山水画家中,稍早一点的比如原贵州省美协主席桂百铸先生、全国著名画家蒋梦谷先生等,甚至略晚一点的刘知白先生等,他们的画中就没有明显的定点透视感。

其次是科学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在孟光涛的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是很广泛的,也是很丰富多变的,他没有受到传统文人画“水墨为上”观念的束缚。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代表作《苗岭晨曲》中,整个画面色调和谐,溪边的红枫、夺目的锦鸡和白鹇、清晨的霞光、弥漫的薄雾、清澈的山涧、翠绿的山石等各种色彩相互融合而又相互映衬,无论是相近色的过渡,还是补色的反衬运用,都相当讲究,极为科学,这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这幅作品也仅仅是他对色彩能够熟练运用的一个缩影,在他的其他画作中,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特点,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乌江渡》等,大红树与油亮的水墨山石这样的红黑经典搭配,与吴昌硕、齐白石他们的红花墨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是色彩的明度还是纯度和色调,都同样讲究科学的搭配。同时在他的很多画作中,也明显能够感受到他的水彩技法运用相当娴熟,色彩的过渡、渐变等很自然,比如《花溪雨后》《空谷鸟语》等。并且在用色上也做了创新发挥,把只用在工笔青绿山水中的石青、石绿等石色,甚至是金碧山水画中的颜色也用到了写意山水画中,比如《苗岭新绿》和《木头城郊集运场》等。

第三是现代的生活题材。孟先生主张经常深入生活去采风,其足迹遍布川渝滇桂的名山大川,家乡贵州更不用说,这使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在他的山水画中,我们经常看到矿场、工地和公路等强烈的时代元素,“他是第一个把汽车、货轮和钻塔等现代对象放到山水画中的贵州画家”,贵州著名的美术史学家顾朴光先生如是说。由于社会大环境和时代赋予了孟光涛特殊的时代背景,他的画作中必然会歌颂现代工业建设,水泥、钢筋和红旗等时代元素经常出现在他的画中,甚至刻画表现了公园里很多人在游玩的场景,如《花溪雨后》《花溪放鸽桥》等。另外孟光涛在地域性的表现上也下了功夫,其一生画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稿,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刻画表现,贵州的大美山水远在深闺不为人知,在他之前画过贵州的画家比较著名的有杨文聪、邹一桂和姚茫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喀斯特地貌的特点画出来,这种传统的表现方法使之与江南山水并无二致。清朝中期有一个画家黄向坚画了些具有贵州特点的山水画,但不大出名。只有孟光涛先生把苗家吊脚楼、布依石头寨、溶洞、山涧飞流和湿润气候等具有贵州特色的喀斯特地貌表现了出来,贵州大美山水才登上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舞台。

第四是全新的时代意境表现。除了上述因素外,孟光涛先生在对象的表现技法上也有自己的创新开拓,山石头顶用浓黑淋漓的水墨挥洒,中间用渴笔有规则地勾勒皴擦并点染,并不时留白,裸露出灰白的原石质地,结合破墨的运用,使中间的过渡自然和谐,使坚硬的、陡峭险峻和有规则的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表现贵州的传统山水画的圆弧形山体、枯笔干皴截然不同;对水流瀑布的独创皴擦重点刻画表现,甚至他笔下的松木杂树等植物的表现都与前人不同,加上他独特的晕染技法,把贵州的湿润气候表现得恰如其分,忠实地再现黔地独有的人工建筑和生态地貌,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积极进取的心态,其笔下的线条是有节奏和律动的,其画作中的建筑、人物、动物不再是孤寂的,而是热闹的、开放的、积极的,甚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节奏欢快、激昂奔放的,都符合他所处时代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特征。所以我们看他的画作,甚至只要一想到他的画都能感觉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地域性和时代性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已经和贵州山水画的前辈先贤、当时的山水画家们拉开了距离。他笔下贵州的大美山水不再是与世隔绝、萧瑟空寂的意境,不再是传统的渴笔干皴、毫无创新和特色的贵州山水,取而代之的是构图的奇险宏大、取材的新颖、酣畅的泼墨、节奏激昂和催人奋进的意境,是激荡着宏伟、壮美的时代旋律。由于长期坚守在教育岗位,他的这些独创和主张得以延续,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成长起来以后,逐渐在全国有了名气和影响力,具有贵州特色的画派具备了雏形,呼之欲出。

说到近现代山水画家对西方绘画的引用借鉴,自然会想到李可染先生,他对光和倒影的引入表現,特别是逆光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那为何孟光涛先生没有像李可染一样对光有那么深入的表现呢?这又不得不提到孟光涛山水画强烈的地域性。孟先生生活居住的地方贵阳,常年光照不足,素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画家自然很少注意到光的表现,阴雨天气居多,所以在他的山水画中自然山川常常含烟带雨,一派清润淋漓。

尽管孟光涛先生重视现代性的表现,但他的画仍然被看作地道的中国山水画,而没有流于一般画家的笔墨游戏,就是因为他的画中有着浓郁的写意韵味,泼墨和用笔的书写性则是他写意的重要表现,具有特色的意境表现保证了其画作的纯正,没有因为追求现代性而丢掉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内涵。当代有很多人因为追求所谓的“新颖”“现代感”,引入很多表面的现代构成、形式、装饰和观念等西方美术元素,或许这些能够对中国的山水画有所补益,但如果仅仅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套用和表面皮毛的相似,就会对山水画的气韵和意境造成损伤、破坏甚至颠覆,从而割断了与中国文化这条根的联系,这是明显不可取的,应该像孟光涛先生一样通过深化提炼,透过表象去刻画表现,最终得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神形兼备的、符合中国文化和审美的作品。这是孟光涛这一辈艺术家(包括李可染)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作者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顾朴光.贵州近现代中国画选[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

[2]马天云.贵州山水画概览[M].贵阳:孔学堂书局有限公司,2016.

[3]孟光涛.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孟光涛[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黔山瑞色:五十年书画作品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5]王红光.贵州省博物馆藏书画精品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性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纸巾山水画
重构现代性
程灿山水画作品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关于现代性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