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理念

2019-11-29 11:24张婉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摘 要:以中国理念为代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得到国家社会的认可,中国提出的平等互利的观念、合作共赢的理念、交流互鉴的沟通以及和谐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中国话语权的作用与功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话语权,是世界格局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民情民意的需要,也是当下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崛起背景下的选择。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建立在国际、国内的时代背景之下,国际环境下,全球性层出不穷,以西方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长期掌握话语权,缺乏大国责任;而随着我国实力水平的不断上升,大国形象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得到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可,为中国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背景。

(一)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与发展,世界各国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共同体”,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彼此渗透,各个国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深深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正常发展,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资源短缺层面,联合国明确指出,到2030年全球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求与供给不足。在恐怖主义方面,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恐怖主义的势头在全球各地蔓延,而且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一些国家甚至成为恐怖主义的目标,全球性反恐问题十分严峻。除此之外,人口问题层面、生态问题层面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相互交织,威胁世界的发展,单靠某一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力量很难解决世界发展的问题,而是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实现全球化治理。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

经过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世界力量出现了变化与对比,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大国不断崛起,话语权不断增大。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总量排列世界第二,对世界的经济贡献率高达30%。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2016年举办G20峰会,开启以中国为引领的全球治理新道路。2019年4月28日,我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没命运共同体的设想,倡导建立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际交往政策,积极承担大国义务。作为中国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得到国际的认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的合理之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符合世界和平共赢发展理念的需要,符合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追求的民情民意,更是我国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对于加深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识、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符合世界发展的逻辑

符合世界发展逻辑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适应世界的呼声,当今形势下,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性动荡的特征,一小部分国家占据了世界大部分财富,两极分化严重,“双赢”理念被世界各国所倡导。政治上地域性冲突表现明显,加之极端的经济分化,政治权力统治的存在最终演变为冲突甚至战争,使得“和平”的概念被各国所呼唤。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世界发展成为相互联系的“地球村”和一个相互沟通的世界,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波及到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呼吁形成共同促进发展的世界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表达的“共赢”、“和平”、“安全”、“发展”等世界问题,符合世界现实需要。

(二)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

符合我国国情需要指要根据中国国情的需要,实现中国理念的优势与经济实力、国际宣传的统一。长期以来,中国的理念与自身的经济实力不相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出口国、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国际社会上,中国仍处于“被动”状态,在国际问题于发声体系中经常面临失语问题。中国缺乏一个相对完善和有效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帮助其他国家理解中国,积极破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傲慢理论”。维护中国国际形象。

(三)符合民意民情的需要

纵观社会历史,世界人民近一百年来经历了战争的困扰,也经历了发展和进步。从两次世界大战到殖民地半殖民的统治,广大群众积极争取解放、渴望独立以及世界和平。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各方人民积极寻求合作,以求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尽管整体层面而言,当今世界是和平发展的世界,但个别地区冲突仍然不断,资源紧张,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发展。因此实现全国人民的和平发展是民情民意的需要,也是全世界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人类的呼声,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接力棒,中国理念与表达与全人类的需求不谋而合,最终的目的便是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挥在那。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的功能与作用

以中国理念为代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包容互惠、相互交流的新兴国际交往关系,在世界格局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功能,其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利于打造安全稳定格局;合作共赢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包容互惠发展;交流互鉴的沟通,有利于维护文明和谐形势;和谐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生态美好家园。

(一)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利于打造安全稳定格局

2019年4月,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帶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深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理念的影响。在成果清单中,该次高峰论坛更加注重民情民意民生,宣传平等互利理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奉行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的理念,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积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努力化干戈为玉帛,打造安全稳定的国家格局。

(二)合作共赢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包容互惠发展

在本届高峰论坛框架下建立的多边合作平台,共形成27条关于中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的成果,此外还发布了《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达成中国与埃及、斯里兰卡、阿拉酋等13个国家以及33个运营商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作机制。中国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将本着多边主义合作精神,推动全方位互联互通,并支持与各国发展战略有效对接,推动与地区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实现包容互利的发展理念,需要相互帮助、合作共赢。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共赢的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热烈响应。其理念为欧亚地区乃至世界包容互惠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三)交流互鉴的沟通,有利于维护文明和谐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同的文明文化代表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智慧与结晶,有其独特的贡献,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与文明之间要积极对话、沟通,而不是相互取代与排斥的关系。当今人类命运共同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发展格局,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了要建立交流互鉴、和而不同的新兴国际关系,为人类命运共同语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也为国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中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和而不同,包容互鉴,超越了传统各国民族发展的意识形态与全球发展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将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和谐,是实现新型国际关系格局的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局限于某部分地区和人群,而是着眼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它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超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它强调要促进互利共赢,同甘共苦,同甘共苦。

(四)和谐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生态美好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是国际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视角。在本次高峰论坛会议上,“绿色”二字尤为突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照明倡议。中方愿与有关国家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规划。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平台网站建设,严格控制全球碳排放,积极应对全球变暖趋势,为构建生态美好家园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理念的表达是对全人类呼声的反应,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方式途径,其发声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交流,融入了新时代精神理念,体现了价值的多元化,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话语权建构是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潮流前提下,提出的令人信服的话语体系,有利于打造安全稳定格局、促进包容互惠发展、维护文明和谐形势以及构建生态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钟山.共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9-04-30(011).

[2]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N].人民日报,2019-04-28(002).

[3]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N]. 人民日报,2019-04-28(005).

[4] 張倩倩,王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及路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2):24-30.

[5] 周银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塑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2):22-30.

作者简介:张婉陶(1996- ),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