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1-29 08:47谭晨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国家安全实践活动

摘 要: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自觉践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并将民族教育课程自觉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文章在民族理论的视角下,研究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时效性进展的多种方法途径,以期加强大学生对民族理论的深刻认识,培育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民族理论;思想政治;民族团结、教育环境;实践活动;国家安全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名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不尽相同,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生死与共、同舟共济、携手并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升其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他们与内地的发展差距,提高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发展观念和自我建设能力,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巨大的发现成就,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不遗余力地保障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和谐,《宪法》中明确规定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禁止任何对他们带有侮辱性和轻视性的文字行动。在完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系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族理论,民族理论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作为根本的研究对象,民族问题是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中发生的利益纠纷,不同发展时期民族矛盾纷争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民族理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独立学科,民族理论虽然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他总能大体上揭示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民族理论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主要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资源,担负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振兴、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意识的培育,直接关系大学生世界观、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的正确树立,涉及到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进程,从民族理论的视角下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利于从理论上加强学生对民族各民族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对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民族理论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为新时期祖国的安全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和思想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下,各种中外思想相互抨击、交流、碰撞,西方的党政思想、民族反动势力和极端势力、恐怖势力严重影响马克思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确立,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的正确树立,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行为选择造成很大困惑,因此,在如此严峻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领域,从民族理论的视域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自身的爱国情感、加强对民族团结理论的深化和理解、接受正规的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正确面对民族问题,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和革命人生观,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法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处理民族问题,达成各民族天下一家的思想共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坚决抵制破坏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比如,藏独势力和疆独势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隐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总结出应付敌对势力的措施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策略。

第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摆在教育界最现实的问题是“培育什么人、为谁培育人、培育怎样的人”高校的存在为此问题的解决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高校赋有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还包括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理论指导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各民族之间的文明礼仪交流等措施强化了大学生对中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必须培育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地成为民族团结的弘扬者、拥护者、传承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切实践行起拥护民族团结统一的大任。

二、从民族理论视角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

第一,利用多种途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在多年的民族关系的演变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一家的民族融合关系,要使大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离不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理论的深刻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校可以将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利用网络、智能手机、微信、官方软件挖掘海量的名族团结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思政教育的传播速度,为大学生建立思政教育的新型网络环境,使其潛移默化的接受名族教育的理论的熏陶影响;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横幅、校园警示牌、标语、宣传栏宣传优秀的民族团结的榜样和模范,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发展、繁荣。

第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取得实效性进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空洞的理论说教,不仅要从思想层面加深学生对民族理论的理解和深刻领悟,更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认为,认识从实践中得来又指导着实踐活动的开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必须通过民族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来检验,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民族团结的微电影、宣传片、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民族交流大会、实践调研活动,为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活动,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互动交流,将民族理论教育课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坚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播者、弘扬者、自觉践行者;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深入部分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情况、生活困难、明确国家的发展国情、社情、民情,培养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树立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远大志向,增强与民族地区的深厚感情,从而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化为自身的实际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宝贵的人才资源,要不遗余力地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理想信念、道德水平,促使其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合格接班人。用不同的视角理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得出不同结论,文章将民族理论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强化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刻认识,形成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天下一家的民族发展共识,从而自觉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使命,为了使民族理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取得重大成效,需要利用多种途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及开展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促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融合,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大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并将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参考文献

[1] 杨小磊,李宝英,贾月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96-98.

[2] 郝玉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06):92-95.

[3] 李尚旗.高校思政课中民族教育的缺失与应对[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5-69.

[4] 邹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思政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118-135.

作者简介:谭晨菊(1992.09- ),女,藏族,甘肃天祝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国家安全实践活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