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时代背景下,人才作为现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相关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为高校教研工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相关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文章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切入视角,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作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其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态势下,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价值越发明显,而作为其中重要构成部分的图书馆,亦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使得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文献资源管理、读者服务管理、馆员素质管理等,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与实践势在必行,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定义解释,全面质量管理即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某种层次上讲,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持续改进潜力,进而满足组织机构目标,现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事实上亦是取得了非凡成就。近年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深入,其相关理论构成越发丰富,并在各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核心可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以及多样方法的管理,同时亦可将之视为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指导,强调用户满意为终极目标。全面質量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的渗入,已然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及馆员队伍素养有着重要价值,应予以高度关注。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使得高校办学压力倍增,图书馆作为其中重要的职能部门,亦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相较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经费保障充足、读者群体稳定、福利待遇优厚等,对高校有着超强的依附力,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一定程度上亦造成了其管理变革惰性,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共享性、即时性、丰富性等,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得不做出改善,并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尚有不足,组织层级森严,馆员服务能动意识欠缺,长期在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下,思想僵化,质量意识淡薄,难以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某种维度上讲,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滞后之外,还与其培训教育活动缺失相关,亟待进一步解决与优化,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策略
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变革势在必行,是突出其服务性能的重要路径,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各方面参与及构成要素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践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升人才素养
如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具体践行过程中,人才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程的重要战略资源,要着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逐步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目标,为师生教、学相关活动开展提供优质服务。本质上而言,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的有效应用与实践,要求进一步改善滞后的管理体系,通过图书馆扁平化组织结构,提升团队整体协作力,继而改进服务质量。尤其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建设趋势,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引导转变全体图书馆馆的思想认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使之真心接受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由此积极应对全面质量管理发起的各项创新挑战。同时,高校还可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育主阵地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图书馆员培训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转变他们的思想理念,及时补充和丰富其学识涵养,深刻解析全面质量管理有关理论、方法,并促动同行业交际,分享有效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图书馆管理发展奠定扎实的智力基础。
(二)优化运行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及价值,突出自身服务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在高校的依附下,图书馆自主发展意识及能力不足,内在驱动力缺失,很多管理实践从属于校园管理,未有足够的特性支持,导致服务水平较低。针对此类情况,建议构筑馆长负责制,在充分调研可行性的基础上,高校主管部门适当下方人事权、财政权,提高图书馆自主发展能动性,引导其根据读者需求动态变化,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案。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图书馆馆长任聘机制,全方位考核其综合素养水平表现,在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选拔高学历、高职称、事业心强并且愿意为全体馆员服务的专才,以期更好地推进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同时,根据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并明确馆员职责要求,实时记录他们的日常工作表现,有机地将组织评价与自我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统一起来,及时发现个中问题,继而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积极导入竞争机制,科学的将工作考核与奖惩、晋级等关联起来,激励馆员发展能动性。
(三)健全基础保障
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关键一环是构建一个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并推进各项业务趋于完善。众所周知,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的集载重地,收录了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是其开展各类业务的起点,更是直接影响着其最终服务质量及形象。因此,对文献资源的采购、整理、共享等建设至关重要。在具体践行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始终秉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善于依托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控师生用户需求,并深入调研工作,有针对性、侧重性地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良好合作,降低运行成本之余,提高资源利用价值。与此同时,着力加强馆藏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导入先进科技及装备,建立独有的数据库,并依托微信等公众即时互动平台,实现电子资源的有效共享,便捷用户服务,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利好条件支持。此外,在线下阅读服务支持上,不断改善图书馆环境的舒适度,如人性化设计内部布局、始终保持阅览室整洁等,帮助读者舒缓身心压力,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读书氛围中。
(四)完善反馈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是一项持久性工程,要求以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为导向,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需求和期望。在此过程中,高校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反馈机制应包括两大板块,即读者反馈和馆员反馈。具体而言,读者满意是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起点和终点,要将之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进以维持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具体考核项目的建设上,要不断挖掘读者需求的点,其中关键是信息服务, 包括整合能力、沟通能力、补救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等。同时,在调研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保证反馈结果的普遍性和权威性,应将读者和图书馆建立在平等、互信的位置上,除了常规的问卷调查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包括线上评论、微博投票等等方式,促进彼此间的无障碍深度交流,继而更加全面、客观的反馈图书馆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更多有效改善方案,持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除此之外,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构成,对其绩效评价,是不断优化服务模式的根本,应强调多元化主体互动参与,包括高校、师生、馆长、馆员等,以更好地激励他们自我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尤其必要,是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应依托高素质人才队伍智力支持,不断优化运行体系、健全基础保障,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不断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践行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静博.高校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9(14):254-255.
[2] 张炜.图书馆质量体系的构建和管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11-112.
[3] 杨菲.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12.
作者简介:孙玮(1978- ),女,河南洛阳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