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29 07:26朱平杨宝梅唐成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朱平 杨宝梅 唐成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引发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三位一体协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中圖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0-0149-0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学生“一业难求”“毕业即失业”现象凸显了就业难问题[1]。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较多措施,如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服兵役与大学生就业服务援助计划等等,然而,大学生就业压力仍居高不下。

就业难现象不仅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扩招与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滞后有关,更与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有关,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良的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诸多心理问题[2]。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主要以合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轻松应对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改善“就业难”窘境。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55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大学生各半。回收有效问卷为512份,其中,大二年级有效问卷101份,大三年级有效问卷166份,大四年级有效问卷为245份。具体信息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进行施测[3]。就业心理问题量表采用《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量表》。该量表的各维度系数均在0.9左右,总量表系数为0.45,体现了较好的分半信度,因而可以作为本次调研使用。

(三)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结果表现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各维度得分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四个维度得分基本维持在20分左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处于较为严重水平。结果如表2所示。

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上差异显著

本研究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维度得分上均出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大四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二。结果如下表3所示。

3.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上的差异显著

本研究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与焦虑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文理专业学生的得分,而文理类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大。结果如下表4所示。

(五)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结果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的就业心理问题,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表现最为突出。这可能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可能存在对自我的就业定位不够清晰,从而引发了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与抑郁的消极情绪。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各维度得分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这与董晶晶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各项得分相对较高,这可能反映出大学生面临毕业时,在择业就业心理上的困惑更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心理冲突。比如是考研还是就业,就业选择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是去沿海城市还是在内地等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均使得毕业生产生较多困惑。

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的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维度在不同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工科就业心理问题分较高,反映出工科类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可能要比文理类学生的严重一些。从专业类别上看,文理科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而工科类的就业方向一般是技能型的工作,对工科类大学生来说,未来可能是在一线从事工作,毕业后并不一定都会成为坐办公室的白领,这需要大学生们转变自己的工作心态,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可能相对较为突出;从目前的大学专业来看,有一部分的文理科类专业在招生时,不限定文理科,也就是说,文科类专业有学理科的学生,而理科类专业也有学文科的学生,但对于工科却有限制,尤其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群体的工科的女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有可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得分出现统计学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问题与社会体制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有关,更与大学生自身就业认知不合理和就业能力弱紧密相连,要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发挥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

(一)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确保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5]就业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是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前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依然不够健全,就业扶持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不能为大学生就业择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比如,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往往重在宣传政策,弱在扶持,淡于监督。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大学生就业前宣传,加强就业后监督,加重创业扶持力度,方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二)高校应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顺利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

良好的就业服务质量是高效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的保证。首先,[6]高校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传统重理论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设置上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整合优化理论课程、加大技能型课程,保证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应用型实操技能。其次,高校就业部门应监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的实施,当前高校也指导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课程,但课程偏少,也难以让每一位大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大各级各类职业技能课程的培训力度,让每位大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培训机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力,提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恰当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向应用型实践技能转化。再次,[7]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就业择业指导,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大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应给予大学生及时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如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其心理素养。同时,针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焦虑采用放松练习法,使其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

(三)大学生自身应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积极面对就业心理问题

[8]合理化的自我认知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中之重。[9]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就业认知偏差。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不能准确客观的评价自我,出现自卑与自负的极端就业心理,导致了不良的就业行为。对此,大学生首先要提升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态度,认清当前就业现状,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实际恰当地进行择业。其次,大学生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自信心与希望感,要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克服就业焦虑与就业悲观感,积极主动的寻找就业机会。

(四)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我就业能力,有效应对就业心理问题

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是最终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保证。首先,大学生大学期间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科知识竞赛,提升专业能力,热情参与社团活动积累通用能力,认真制作学习工作计划,优化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含了通用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10]通用能力主要包括个性心理与基本工作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倾向、气质和性格。要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需要专业能力,还需要通用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如一则早教招聘信息要求大学生具备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这属于专业能力;普通话标准;沟通合作能力则属于通用能力,而热爱早教、有团队精神、有爱心耐心等则属于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发现每种招聘信息里面都基本涵盖着这三种能力。所以要想最终解决就业问题,不是靠专业能力那样简单,还需要你的通用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呢,首先,认真学好专业课程,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根据职业发展目标有选择地参加资格认证考试。其次,还需要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与社团活动。再次,大学四年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每天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多去图书馆。

三、研究总结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焦虑、抑郁等等,诸如此类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择业与就业。对此,大学生必须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认知[11],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面对就业困境。另外,高校也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12]。政府也要发挥发挥长效的积极监督作用,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未来的研究重点将关注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参考文献:

〔1〕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周文姝.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7,(12):91-94.

〔3〕刘春雷,段彩彬.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问卷编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790-812.

〔4〕董晶晶,姚本先.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10):84-89.

〔5〕易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9):72-79.

〔6〕〔7〕方偉,钟恒.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7):108-109.

〔8〕李冰倩.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5):23-25.

〔9〕尹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疏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35-37.

〔10〕冯璐璐.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J].人力资源,2018,(12):186-187.

〔11〕王志贤.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干预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80-82.

〔12〕沈焕泉.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溯源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协同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61-63.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