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化路径论析

2019-11-29 08:47赵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大数据高校

摘 要: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兴发达,充斥于网络空间的有害、反动信息对高校持续腐蚀,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面对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要有新作为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健全舆情监控和处置机制,牢牢占据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高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公开讲话中掷地有声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8 年 8 月 22 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是进一步重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走什么样道路和举什么旗帜,关乎民心凝聚与民族团结,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场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办学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信仰,坚定制度自信,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基本内涵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有提及,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将意识形态解释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且将其具象化,认为其包涵多个学科,如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著名论断。

所谓话语权,从字面意义看,是指拥有说话发言的资格与权力,其深层次意义则是反应潜在的现实权力,体现出的是某种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所发挥的指导作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和一线战线,必须坚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创新优化意识形态话语权路径,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砖添瓦,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7年度世界经济论坛时发表主旨演讲中引用狄更斯此言。当今世界早已不是信息滞后,通讯困难的时代,得益于大数据的发展,信息交流与传播变得迅速而又便捷,冗杂的资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改变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这种改变给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

从教师教学方面而言,大数据时代信息收集便捷而又精准,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有效得出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思维偏好,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精准投放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达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效果。从学校管理手段而言,可以借助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意识形态安全监测与维护平台,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得资讯极其便捷与迅速,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资讯的便捷与迅速方便了西方文化肆虐中国高校,通过各种文化输出方式灌输西方价值观,使得很多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偏差。过分崇尚欧美文化日韩文化,造成大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丧失认同感与责任感,对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形成冲击和挑战。加之自媒体的兴盛发达,隐藏于网络背后的自媒体账号、大V类用户甘为西方势力的马前卒,利用网络影响力宣传西方意识形态,抑或是操控舆论煽动消极情绪,这种“润物无声”而又“无孔不入”式的灌输造成部分学生对西方价值观根深蒂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心存抵触,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展艰难。

三、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高校是有识青年的最大聚集地,思维积极活跃,文化引领超前,学术创造创新,是学术思潮的聚集地与发源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前沿战线。高校必须要不断探索运用新方法、优化手段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从根本上发挥高校意识形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

借助于大数据信息技术之便,高校可以搭建“互联网+”话语平台,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学生多位一体话语平台,明确不同位次的责任与分工,拓展话语空间。从学校-院系层面而言,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的同时,充分借助自媒体,维护好微博微信账号,要紧跟数字时代潮流,科学系统地分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众尤其是入校新生的行为偏好、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精准投放,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形式,提升优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做到与学生“共情”,使主流意识形态接地气更具有亲和力,增强传播效果。从班级-学生层面而言,要充分重视班级建设,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以班为家,充分调动学生归属感认同感,自发自觉参与到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之中,成为积极贡献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要充分重视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积极使用各种通讯软件,与学生交互交流,探讨问题听取学生意见与看法,主动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和化解不良倾向。让辅导员成为联通学校院系-班级学生的中转桥梁,承上启下,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话语主体之一,要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巧丰富、立场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的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路人。其次,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课本+实践”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倾听去感受去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将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自觉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牢牢占据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高地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资讯纷繁复杂,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育还待进一步成长的特殊阶段,其精力旺盛求知欲饱满,但缺乏细致甄辨不良信息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资讯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舆论操控。高校学生作为新生事物最强有力最积极的拥趸,自媒体兴盛发达,加之网络资讯获取便捷廉价,造成青年学生对传统纸媒接触甚少,借助网络的便捷性与隐藏性,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更加来势汹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指出必须加大投入,尽快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牢牢占据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高地,创新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大数据,充分利用信息收集与分析技术,预判重大舆情,健全多重监控与预警机制,做好监督防控工作,科学分析,综合研判,精准施策;要充分重视学生网络素质培养,正确使用网络,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2]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421.

[3] 李伟,平章起.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基于全国20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

[4] 袁小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軟科学项目“新时代河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92400410047;文章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8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S05。

作者简介:赵星(1990.04- ),女,汉族,四川绵阳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律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大数据高校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