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2019-11-29 09:06:32
循证护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结肠癌出院依从性

结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难题[1]。即使目前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但外科手术是目前根治结肠癌的唯一途径。手术病人出院后仍存在伤口慢性疼痛、焦虑、营养失调、粘连性肠梗阻等问题[2],且我国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推荐术后4周开始辅助化疗[3]。因此,病人在出院后仍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需要护理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延续护理拓展了护理服务范围,对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探讨延续护理对结肠癌术后病人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结肠癌病人为32例,中晚期病人为94例。早期结肠癌术后不需要辅助化疗,中晚期病人接受化疗方案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或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观察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60.4±4.2)岁。对照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60.1±4.8)岁。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行根治性切除术;②术后病理明确为腺癌;③病人能使用微信,沟通能力正常,随访可靠;④病人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肠梗阻、穿孔行急诊手术;②术后病理为良性肿瘤、间质瘤等;③新辅助化疗;④伴有心、肝、肾等严重的基础疾病;⑤不配合,无法获得问卷调查表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①入院宣教:对该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和辅导。协助病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饮食指导、心理辅导、肺功能锻炼、戒烟等,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②术后护理:伤口及引流管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尽量地咳嗽、咳痰等。根据术后胃肠恢复情况进行饮食指导,使其逐渐恢复半饮食。③出院护理:告知病人复查的重要性,对中晚期结肠癌病人告知化疗的目的及意义,提醒其准时返院化疗。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①成立医护一体的延续护理小组。由1名外科医师、1名内科医师负责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及化疗疗程,4名5年以上的专科护理经验护士负责监督及实施。所有成员对专业知识、术后并发症及化疗反应的处理、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②建立微信公众号,发送内容包括结肠癌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情绪管理、生活护理、复诊时间及饮食营养等相关知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能力。③建立病友群,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及病友交流,为病友相互沟通提供平台,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鼓励与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添加微信好友,及时解决病人化疗期间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提醒病人准时返院化疗。进行心理疏导,教会病人评价自己的心态,消除消极的想法和情绪,调整心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让病人能够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出院时伤口、饮食、生活自理能力、病理分期、化疗中出现的副作用、特殊需求等,准确了解病人情况,为个性化延续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4 评价指标

1.4.1 生活质量

采用第4版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共性模块(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cale,FACT-G)[5],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包括生理状况(7条)、社会/家庭状况(7条)、情绪状况(6条)、功能状况(7条),将各项的条目得分相加(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

1.4.2 化疗反应

比较两组病人主要出现的不良化疗反应,由主管医生判定,周围神经毒性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分级进行分级。0度:正常;Ⅰ度:感觉异常和(或)腱反射减弱;Ⅱ度:严重感觉异常和(或)轻度无力;Ⅲ度:不能耐受的感觉异常和(或)显著运动障碍;Ⅳ度:瘫痪[6]。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级,0级:白细胞≥4.0×109/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100×109/L;Ⅰ级:白细胞(3.0~3.9)×109/L,血红蛋白95~100 g/L,血小板(75~99)×109/L;Ⅱ级:白细胞(2.0~2.9)×109/L,血红蛋白80~94 g/L,血小板(50~74)×109/L;Ⅲ级:白细胞(1.0~1.9)×109/L,血红蛋白65~79 g/L,血小板(25~49)×109/L;Ⅳ级:白细胞(0~1.0)×109/L,血红蛋白<65 g/L,血小板<25×109/L。消化道反应包括口腔溃疡疼痛、恶心、呕吐、腹泻[7]。

1.4.3 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包括复查依从性及化疗依从性。复查依从性良好指前2年中每3个月复查1次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每半年复查1次胸/腹部CT或磁共振,否则为复查依从性欠佳。目前推荐化疗时限3~6个月[8],由内科医生根据病人体力情况、药物毒性及病理分期,制定化疗周期和药物剂量。化疗依从性良好指病人能按时、按量完成内科医师制定的化疗计划,否则为化疗依从性欠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分

2.2 两组病人发生化疗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化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例

2.3 两组病人遵医行为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遵医行为比较 例

3 讨论

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康复知识,化疗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缺欠,且面对恶性肿瘤病人往往伴有负面情绪[9],而传统护理模式主要是重视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治疗模式的变革,传统的治疗模式无法满足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10]。因此,为结肠癌出院后病人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延续性护理又称为连续性护理或过渡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11],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护人员制定详尽的出院后实施计划、病人出院后提供家庭随访服务与指导等,使病人得到及时、便利、连续、全程的康复服务[12]。延续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增加,减少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率,有效改善病人出院后的健康状况[13]。

本研究主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微信作为即时通信服务平台,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能及时为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具有巨大优势。首先,病人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中的视频、文字、图片功能更直观地了解结肠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术后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化疗药物等方面的知识,加深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加其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病人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向医护人员咨询和提出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到及时反馈,同时医护人员也能够通过微信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及心理变化状况,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层面为病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缓解病人负面情绪[14],而且,病人间可通过微信群交流、安慰、帮助及互相督促,鼓励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疾病[15]。最后,微信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病人满意度[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积极解决病人问题。

本研究中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少,原因考虑为术后病人体质弱,医护人员通过对观察组病人饮食指导,尽可能使其机体达到正氮平衡,保证机体处于最佳营养状况,能耐受化疗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化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为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病人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导致不能配合后续的化疗。观察组护理人员及时的心理安慰和鼓励,解决其负面情绪并督促病人执行化疗计划。观察组发生化疗不良反应少,其原因可能为延续性护理可坚定病人化疗的信心,且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避免中断化疗,更进一步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化疗的重要性,能更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制定的方案。谢凤兰等[17]报道,延续护理指导可提高术后病人的化疗依从性,与本研究相符。对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坚定病人持续治疗的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结肠癌出院依从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