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指机体突然失去平衡后体位改变而发生的意外倒地现象,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跌倒,老年人是跌倒发生率最高的人群[1]。跌倒可使老年人躯体或心理等受到严重损伤,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院内跌倒率已成为众多国家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2]。统计发现,老年人高发病率的五大疾病中有三大疾病与心内科有关[3]。有研究发现,老年病人对跌倒风险的认知水平低,防跌倒依从性差,所以对于老年病人跌倒,应加强预防护理工作,尽量排除跌倒发生的各种因素[4]。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病人跌倒的预防护理多局限在传统的口头教育、告示牌提示等方式,病人对此的关注度低,依从性差,干预效果不明显[5]。为了进一步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率,提高病人依从性,本研究运用视频教学干预心内科住院老年病人高风险跌倒,探究其有效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部的82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0例。对照组:男200例,女210例;年龄60~80(65.4±6.5)岁;其中高血压病人67例,冠心病65例,心绞痛病人60例,心功能不全病人63例,退行性心瓣膜病病人57例,心肌病病人53例,心律失常病人45例。观察组:男205例,女205例;年龄62~79(67.5±7.2)岁;其中高血压病人64例,冠心病68例,心绞痛病人64例,心功能不全病人59例,退行性心瓣膜病病人55例,心肌病病人51例,心律失常病人49例。病例纳入标准[6-7]:①年龄≥60岁;②视力测试值为0.05~0.30;③听力正常;④小学文化水平以上;⑤意识清楚,精神正常;⑥可下床活动或可利用辅助工具活动;⑦无语言障碍。排除一般临床资料不全者[8-9]。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820例病人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标语提醒、书面宣传、口头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视频教学。每周由护理人员组织集体观看防跌倒教学视频1次,部分重要内容由护理人员讲解并强调,观看后病人发表各自感受,最后由护理人员总结。同时,每天由护理人员用平板电脑在病房播放给病人看。教学视频内容由我院心内科实地拍摄,讲解心内科病人跌倒的原因,以案例形式讲解跌倒的危害性,包括真人演示起床三步曲、在过道及洗手间内发生头晕、乏力症状的处理方法等。
由护理人员干预前1周和干预后3周对病人进行病人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因素认知评估,记录跌倒总例数及病人对干预方式的依从例数。
1.3.1 跌倒风险评估
本研究参考摩尔斯跌倒评估量表(MFS)[10],结合我院心内科病人实际情况,自制心内科跌倒风险评估单。跌倒风险评估单包含病人年龄、院内跌倒史、视力等方面的11道题,每题0~2分,病人根据自身情况填写问卷,累积总分越高,跌倒风险越大,>7分为高风险,4~6分为中风险,1~3分为低风险。
1.3.2 跌倒风险因素认知评估及跌倒情况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评量表[11]评估病人跌倒风险因素认知水平,该量表共12个条目,有“是”或“否”2个选项,根据病人答题正确率,分为了解(正确率≥80%)、部分了解(50%≤正确率<80%)、不了解(正确率<50%),统计各等级例数,并记录病人跌倒例数。量表重测信度为0.95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4。
1.3.3 依从性
观察病人对2种防跌倒干预方式的依从态度并记录例数,病人依从性可分为依从、部分依从、拒绝3个层次。依从:病人能执行全部的防跌倒措施;部分依从:仅执行部分防跌倒措施;拒绝:行为无改变,无视防跌倒措施[12]。依从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病例数×100%。
运用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跌倒危险评估、跌倒风险因素认知评估、跌倒伤害等级、病人满意程度等数据均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一般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跌倒风险比较 例(%)
注:干预前两组病人跌倒风险比较,Z=0.623,P=0.518;干预后两组病人跌倒风险比较,Z=4.451,P<0.001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跌倒风险因素认知程度比较 例(%)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跌倒例数比较 例(%)
表4 两组病人依从性比较
注:两组病人依从率比较,χ2=12.515,P<0.001
有研究显示,随着我国老年化的步伐不断迈进,患心内科疾病的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心内科住院病人也逐步老年化,加之老年病人的躯体、心理状况日益衰退,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率随之增高,院内预防老年病人跌倒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13]。有效预防老年跌倒一方面对老年病人身心健康、疾病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对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保持医院正常管理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14]。近些年,为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护理人员付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辅助跌倒风险宣传册做健康宣讲[15]、床头用“跌倒危险”警示牌提醒[16]、加强日常巡视、“三方”协同管理[17]等诸多方案,但口头教育和危险提示等多属被动预防,病人接受程度低,教育不深入,加之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经验相对缺乏,多出现病人依从性差,预防效果不明显等结果。视频教育是一种可视化、接受程度较高的教育方式,播放跌倒实际案例能有效加深病人对跌倒危害的认知,可调动其对防范跌倒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即运用视频教育方式来预防心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探究其有效性。
对跌倒风险准确评估可有效预防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可有效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节省大量护理工作,提高医院安全管理质量。武莹英等[18]发现,MFS评估量表较科室常规跌倒风险评估表曲线下面积值低,对病人跌倒风险的评估真实性更高。本研究参考MFS评估量表结合心内科实际情况自制心内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在对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干预前两组病人跌倒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传统护理和视频教育后,视频教育组跌倒风险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
老年住院病人对跌倒风险因素的认知较低,主要体现在对跌倒高发生率时段和地点、障碍物等认识不足,对自身视力、平衡力等身体机能下降、自我评价能力过高等方面。何华英等[19]认为,对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施以跌倒防范教育,提高其跌倒风险认知程度,对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运用视频教学方式,适用于各个文化层次老年病人,有助于对各种跌倒因素加深印象和记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跌倒风险因素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以护理干预后,视频教育干预病人对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大于传统护理组(P<0.05)。
传统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多为口头宣教,一次性口头宣传的知识量大,病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记忆力随年龄增大逐渐衰退,对宣讲内容接受程度低,依从性差。有研究发现,病人依从性受自身条件、疾病程度、干预方式、医患关系等众多因素影响[20]。吕建萍等[21]发现可视化教育较传统方法跌倒干预能更好地提高住院病人依从性,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概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并发现虽传统护理干预和视频教学都可降低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但视频教育干预组病人发生跌倒人数更少,并且病人对视频教育依从性较传统护理干预提高。本研究存在未考虑药物、安全环境等问题,后续将逐一改进,并将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视频教学能有效提高心内科住院老年病人对风险因素的认知,降低跌倒伤害等级及跌倒发生率,提高病人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