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
(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东广州 510990)
著名教育学家小原国芳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想指出“人有身心两个方面,为使身体作为生命保存和精神活动的源泉,必须要求健康,这就要求有“健”的价值。”,全人教育思想从“身”和“心”阐述了教育的基本目标。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身体、技能教育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必须要考虑和尊重学生 的“心”,即学生的意愿,在学生自愿参与原则下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鉴于此,本教学改革提出“自由、自治与控制”理念,以学生课外体育组织活动为教改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理论、体育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方案的实施来实现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多途径、全方位的培养。
在原有公共课程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体能训练》跑步必修课程,通过手机软件实施课程开展,学生完成一定的跑步公里数就能获得相应学分;通过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实施24门《体育实践课》,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参加《体育实践课》进行运动专项学习的同时,考核达标将获得体育学分,建立系级导师制度,发挥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科学指导系级体育部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创建微信公众号“体育微课堂”, 平台包含课程介绍、体测文件与方法、理论学习、通知文件推送等功能,公众号包含700多个理论知识点,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形式进行,增加学生记忆,提供足球、网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各项目基本裁判规则,通过老师任务要求,让学生掌握了解基本的体育常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功能健身》体育选修课,满足学生对新型运动项目的兴趣需求。
自由:学生自由是学生参与体育意愿的基本表达。包括学生在在参与时间、参与空间、参与内容、参与形式的支配权。
自治:课外体育实践课程,由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开展教学工作,老师不直接参与教学与管理,通过社团制定指导教学纲要,完成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部工作,在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自治性,实践课的开展对体育组织寻找自我价值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控制:学校教学部门系统控制课外体育活动,在每一个环节,通过制度的建立,实施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通过目标管控、过程管控、效果管控、成绩管控,对整个课外课程进行监督控制,促使改革能够行之有效,能偶科学地可持续发展。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法,结合理念在改革中的指导意义,制定自由、自治与控制理念在高校体育教改中的实证的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平台发送形式,向本校大一、大二共8个班,合计40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提交问卷共375份,排除选项不全7份,有效问卷共368份,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星系统自带功能和EXCEL表格,进行数理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自由、自治与控制理念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问卷采用五级制选项,学生凭对本次教改的本体感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无记名问卷填写。
表1 三个理念的赞同度(N=368)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理念的认识比较普遍理解比较透彻,从表1看出,对改革理念非常赞同的有88%,说明大学生随着学科知识、阅历的增加以及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判断,能够对理念在教改中的思想指导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对三个理念的赞同感很高,说明学生对改革成效充满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学生能够在课外课内感受到,教学改革理念对教学改革产生的作用,有76%的学生感受到理念在教改中的影响作用,说明理念指导正确,理念的思想作用也能够运用于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产生作用程度的调查上,有25人填写无所谓,说明高校校里面仍有极少数学生对体育教育比较漠视,个人体育态度依旧不清晰,学生中的个体体育观念的存在差异化,不重视体育、不参与体育的学生依旧存在,这一点需要高校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自由理念得到百分之71%的学生赞同,追求自由是人的自然属性,学生希望不被规则所束缚的条件下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这一点说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时间自由、空间自由、内容自由的渴望,侧面证明尊重个体意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参与体育理念是教革的核心所在,而对于体育社团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理念,即自治和控制理念,于学生个体而言,缺少直接联系,较少人选择,说明教育最终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教改中理念价值的作用渠道,反映在教改中,理念的外化形式,包括自由理念的侧重方向、实践课对体育组织的重点作用、控制在改革中的有效路径,反映教改中各理念在某些环节所取得成效方式。
表2 自由理念的感受层面(N=368)
调查显示,表2中,90%的学生选择“时间自由”,肯定教改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上满足了很大部分学生的自由需求,排在第2的是“选择自由”,有62%,这个主要是24门体育实践课开展,为学生在体育项目上的选择提供了自由,而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必修课堂单一的教学形式。
表3 体育实践课对体育社团俱乐部培养能力的提升(选三个)(N=368)
表4 教学部门最有成效的课外课程控制方法(N=368)
对体育社团俱乐部而言,活动能力是生命力的象征,通过体育实践课的开设,极大提升了体育社团俱乐部集体和管理人员的体育素养,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非常好的平台,社团组织对“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还有 “自我评价”的提升,分别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有87%、85%、38%的比例,说明体育实践课的自治理念在为体育社团俱乐部的健康发展、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作用价值。
体育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学部门的对各个环节的控制,76%的学生认为,“考核管控”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侧证了体育评价依旧对学生产生压力,评价压力在教育体系里必不可少的,正面、客观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能力进行评价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而对于“部门监督”、“组织方式”、“目标定位”学生选择并不多,说明学生思考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体育观念依旧有狭隘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三维观,尽量辩证统一地看待体育事物的多样性。
教学改革,就是针对教学上的不足,提出并实施新的方法,改变原有模式的不足和弊端,从而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体育教改是否有成效,主要看是否对学生产生直接作用。
表5 教改促进体育能力提高方面(选三个)(N=368)
因为国民素质的下降,提高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成为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是基础,教改通过对课外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学业挂钩,激发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通过体育教学部门对课外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为达标,通过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主动发掘体育兴趣,进而提高身体素质。比如,校园跑步课程,通过设定跑步频率、跑步时间、运动强度、公里数要求,促使学生每日参加跑步运动,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基础体能,为全面发展各项体育能力提供了保障,表中,62%的学生认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这和跑步课程的开展有很大的直接联系,跑步运动,摒除了学生体质基础的差异性,简单、有效、灵活地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发展。5%的学生提高了理论知识,说明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有待加强,只有掌握体育保健、运动损伤、技能学习方法、运动处方理论知识,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接受系统体育知识的最后阶段,体育教改必须突出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既要发扬学生精神充沛、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制度改进、形式多样激励学生参加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也要有的放矢、科学管理,对过程和效果进行控制评价,保证改革的有效性,学校也要不断改善优化教学师资、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环境件,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生锻炼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