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霞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621
航空机务维修保障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航空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航空业迅速发展,航空机务维修保障工作的质量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航空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对科研试飞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给质量安全管理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亟待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机务维修质量,保障飞行安全。
民航飞机机务维修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为因素、飞机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都会对机务维修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为因素是有关人的科学,它包含航空系统中所有人的特性,民航机务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出现差错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维修人员由于报酬以及工作环境等,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且民航运营中过多的关注利润,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航忽略了机务维修。另外维修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过关,不能受到专业培训,加剧了民航机务维修的风险系数[1]。
航空设备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低的特点,还与设备的使用年限、技术的先进性以及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等相关,这些因素使得飞机本身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飞机进行检修与维护保养。
飞机机务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民航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工作系统,防止机组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机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有助于形成相对的监管与监督,及时应对突发问题。
环境因素通常包括自然、制度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大气温度、天气以及光线等如果这些因素不合适,对机务人员的维修工作造成干扰;制度环境因素主要是当前的机务工作制度未能得到良好的实施,并且维修制度也同实际不够贴合;场地环境因素方面,如,在夜间维修容易由于照明原因而使得维修出现差错,在雨雪、酷暑天气容易因为维修人员的身体耐受程度而出现误差[2]。
有效预防并解决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中面临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降低维修的安全风险,保证飞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民航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
采取合适的安全监测支撑技术是保证飞机安全航行的重要因素,这一技术的主要贡献在于民航机务维修系统的预警功能,这是一项十分基础、重要的功能,其次,利用预警系统对组织机务维修工作,进行反复检查与监测,保证了维修工作的效率。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预警技术是Agent,模拟技术十分先进,可以对民航工作进行模拟,并进行有效的分析,提高维修质量。
指标体系的创建是为了确保机务维修工作水平和维修状态的关键衡量标准,所以,所选的标准务必要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前机务维修体系中存在的各个安全因素,要保障衡量指标体系可以囊括所有安全要素。因此,在选择安全指标风险的时候,需要对所有指标的获取途径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从下述三个方面获取衡量指标:(1)统计分析途径。经过对以往的故障维修事故加以分析,能够获得同维修事故具有一定联系的表征信息要素,并且把分析获得的统计因子实行统计[3]。一般情况下,维修安全风险衡量指标大多是采取统计分析的方式获得的,而获得的指标风险因子主要有:维修人员安全意识、维修技术水准、工作能力和经验、沟通交流能力、机务设备使用能力等等。(2)审计衡量途径。对各类审计结果加以衡量,保障审计结果达标。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审计的指标主要有:维修相关的规章制度、维修环境、资源调配情况、维修人员的培训体系等。(3)调查问卷途径。利用向相关维修人员派送调查问卷的措施,从而有效的了解维修工作的监察管理力度、制度以及信息管理情况等等。
若是可以构建得到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模板,则一定能够使得民航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使得有关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也能更加高效、有序的展开。在构建民航机务维修评价模板时,一定要将相关支撑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经过反复考虑和改进的衡量标准,通过全面评估和考量后,构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当前民航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现状的评价模板[4]。
通过主流业务可视化、体系要素融入业务流程,同时将经验转化成价值,实现全面的质量安全信息集成,以微笑保障对象全寿命、全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管控单元,编制《质量安全检查单汇编》,以此作为微笑保障过程分析与改进的工具。从而实现执行表单化、作业标准化、各体系要素全覆盖、主流业务全过程控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航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虽有不足,但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在逐步进行改进与完善。民航机务维修工作必须引起民航公司足够的重视,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维修技术,加强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机务维修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好民航机务维修工作,提高维修效率,预防飞机飞行中的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