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红
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 山西大同 037000
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平原,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西部山区公路建设工程也在不断的加大投入,在实际中,西部的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提升。但山区公路建设工程中,边坡治理问题一直影响公路使用的安全,对交通运输工作和道路建设方面产生了威胁,影响工程的有效开展,也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高边坡和滑坡等问题成为西部公路建设最大的问题之一。下面对公路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进行总结。
详细的地质资料是设计的先决条件。斜坡是地质体转化为人工工程的一部分。其稳定性受地质条件和人类改造程度的控制。边坡设计必须符合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和岩土强度特征,以保持稳定性。
边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为地质条件复杂,有着变异性较强、物理力学参数随机变量多、各向异性以及介质非均质性等等,同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承载力以及具体的变形破坏的力,需要重视对于地质性质的考虑[1]。在当前的工程中,边坡治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影响,避免出现风险问题。设计中,需要重视检测和检查,根据具体地质治疗开展设计工作,完善整体流程,这样可以保证后续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由于开挖前很难了解边坡的地质情况,使设计难以完全满足实际情况,有必要扩大施工过程的地质工作,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进行设计变更,即所谓的“动态设计”,做好工程施工中的信息化建设。
边坡设计需要遵循具体的流程和方法。分析边坡变形的具体原因,需要了解方法和具体程序层面的问题。其中包括滑坡问题、软弱面松动问题、打爆破引发的岩体破碎问题,在雨季可能会有较多的雨水渗入软弱结构面。所以,需要在设计内容中遵循和体现相关的严格要求。
预防和控制方案的选择基于详细和基本信息[2]。有必要对高边坡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地层、岩性、产状、风化程度、断面强度特征、边坡上不同地层的分布情况、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或接触面、产状与边坡开挖面之间的关系。地下水源的位置、高程和流量变化对边坡和边坡的影响,以及地表岩土换填试验,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参数。只有将基础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完善,才能够在后面的施工中保证公路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正确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减速。地下水和地表水是保证边坡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截、防、排水工作,防止边坡受到雨水侵蚀的严重影响。这也是确保边坡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西南地区是降雨相对集中的地区。它不仅有一个更加明显的雨季,而且它也有频繁的降雨,长期的降雨或集中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边坡进行开挖、防护和排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雨水的侵蚀。
另外,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振动,主要包括地震和爆破。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冲击和振动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限制爆破的发展,特别是火炮的射击。针对这种情况,许多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也规定了路基的施工工艺,并尽量消除火炮。
公路施工过程中,边坡开挖后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未及时施工,且降雨反复,破坏了开挖边坡,导致边坡坍塌,发生滑坡[3]。此外,挡土墙及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完成并应用一段时间后,边坡表面出现了一些道路工程裂缝和崩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稳定的加固系统。因此,完善边坡加固体系对整个边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路工程的防护措施中,路缘石边坡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混凝土拱护坡、植草绿化护坡的形式。
防护墙是指覆盖各种软岩层、破碎的开挖边坡和易受侵蚀的土壤边坡以避免大气影响的墙。它是防止边坡侵蚀和三种崩塌的有效形式。挡土墙不仅有自重,还需要承担较多其它荷载,不能承受墙后土压力。需要了解岩体地质特点、分析岩石风化的具体程度并且考虑到边坡高度,这样可以落实全防护措施和半防护措施。在实际防护中,有时可以采用倾斜墙体模式。因为自然降水会从坡顶流下坡体,有着较大的流量,并且产生侵蚀问题[4-5]。因此,在坡脚设置防护墙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边坡防护是路基边坡防护的最常见形式。为防止坡面径流或坡面水冲刷边坡,在稳定边坡上铺设石料或预制混凝土块等材料。砌石通常用于铺路,而干砌石则用于轻微侵蚀。当软土地基上的路堤防护不受水蚀影响时,可以采用干砌石护坡来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基变形。
综上所述,本文对公路堑边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治理公路边坡工程存在问题的一系列措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也随之提高了发展的速度,公路的增加不仅能够提升各地区的经济效益,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更能便利各地区人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公路边坡防护措施应该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自然地理和气候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佳的防护组合措施,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加强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公路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