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随着融媒进程的快速推进,对于传统媒体广播来说,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推进广播融媒的进程,广播如何进行融媒,接下来,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一档具有30多年历史的名牌民生节目《早餐前后》节目为例,阐释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民生新闻的实战与探索。
众所周知,广播媒体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快速、及时。以往,广播记者采写稿件主要依托于采访机和电脑,素材采制完毕后,将音频进行剪辑,配合稿件录制画外音,最后与采访同期声合成一篇完整的稿件。然而,在网络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方可完成之前近乎所有的工作内容,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简化了稿件制作步骤、流程。而利用小小一部智能手机,进行采访、制作、传播的整个流程,正是对传统传播方式的一种融媒化改革。
广播快速、及时的特点,所指莫过于在节目直播中的电话连线报道,记者到达现场后,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通过电波及时传出。但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也实现了人人都可为“记者”的愿望。只要愿意分享,即可给直播节目打电话,通过手机分享突发事件,民生新闻。用手机将现场情况记录下来,发送给导播间的编辑,编辑核实相关情况后,即可制作微推时时推送,大大缩短了以往广播新闻的制作周期。
随着龙广电台微信小程序的上线,如今收听广播的方式已经不拘泥于收音机。只要关注相关小程序,随时都可以收听各频率的节目。不仅如此,类似于蜻蜓fm、喜马拉雅、考拉fm等视听类app不但可以满足受众听直播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受众听重播节目的愿望。无形中,让广播的传播方式愈加多样化。
在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完全可以凭借一部智能手机,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直播、抖音等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内容的分享和信息的海量传播,从而打破了以往只通过广播一种媒体传播的壁垒,让新闻从原来的单纯可听变成了如今指尖上的分享。从而实现一种传播多种到达的效果,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将广播民生新闻的新闻价值最大化,一改往日只能听声没有画面的劣势。
案例分析:
以端午节的报道为例。每年,《早餐前后》节目都会对诸如端午节类型的节庆活动进行直播连线和录音报道,如何用既简单又便捷的工具完成繁复的采访工作,是大家一直探索的课题。以往,对于此类报道我们采取的是现场连线报道和采制好素材制作录音报道在当天的节目中播发,受节目时段限制,只有连线报道可以及时播发。诸如此类采访,一两个记者就可以多角度报道好端午节庆的所有内容。而如今,有了智能手机,有了4G网络,我们的报道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除传统的电话连线报道、录音报道外,现场采访的记者不但可以将端午节节庆活动的现场情况进行时时网络直播,而且还可以用抖音进行精彩片段的短视频直播、微信微博时时推送,用今日头条等相关传播渠道的图文并茂直播,受众不但可以及时听到报道,同时还有视觉体验,端午节中赛龙舟等节庆景象尽收眼底,这些报道形式,不但可以满足受众的差异化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记者在利用手机传播民生新闻素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手机采访不尽如意的地方。
手机虽然可以随采随剪,打破了以往只能用采访机和编辑机完成的壁垒。但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手机的精细化剪辑能力还比较弱,只适合一些突发事件及不具时政新闻要素的民生新闻,也就是说,手机剪辑只适合于对录音没有进行严格要求的新闻。采制音频如此,视频亦是如此。
尽管手机具有采制音频、拍摄视频、编辑音视频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增大了手机的耗电量,在所有工作齐备的情况下,手机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夏天还好,冬天的时间则更短,有时在电量剩余百分之二三十的情况下就突然关机,给记者的工作带来麻烦。如何提高手机供电量,还有待研究。此外,手机没有外接话筒也给采制的音视频质量大打折扣。
尽管是广播民生新闻的报道,但随着传播渠道的增多,新闻分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更多的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拍摄能力等多项技能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这就要求传统媒体的记者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更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人才。
随着人才量需求的扩大,对采访中的配套设备也需要更加细化,因此,人力成本、物力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对于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民生新闻来说,在以往稳定的受众的基础上,又有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广播的自身优势,将广播融媒做得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内涵,以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服务更多龙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