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荣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重庆 404100
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多样性”创新来说,要通过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社会观察能力和艺术创造思维,使学生能够将个人所具体观察的素材内容,以合适的形式予以艺术化创造、表达,从而实现美术教育体系中学生“术学”培养与“美学”理念的合理引导。
从学生视角出发,综合研判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状况,并且探究教育创新的及具体要求,正是尊重学生诉求,关注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这也从根本上满足了高校美术教学“多样性”的综合要求。
从传统高校美术教学活动实施状况看,尽管当前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机制,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问题,诸如: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需要的精准把握,过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美术知识素养与理论、技巧等学习之中,忽略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索与情感认同。此外,从美术教学使用的内容与方法看,存在教学时代性与内容活力不足的问题。在教育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今天,高校美术教学也需要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1]。因此,结合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为本的教学特点看,积极构建新的美术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美术教学要求出现了层次性变化,尤其是对于学生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复杂诉求,聚焦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就成为当前该教学活动的新要求。高校教学是学生知识体系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审美理念逐渐完善的核心阶段。此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意识也更明显,因此,如何借助生活化平台和教育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就成为信息化时代高校美术教学的新方向和新要求。除了硬件资源的丰富外,教学理念和素材应用等软件资源也更加丰富。当前美术教学中所具体使用的绘画理论和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完善、优化,因此,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构建体系化、完善的全新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新重点和方向。
从学生视角出发创新美术教学,是塑造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创新实施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等多个视角创新出发,通过合理取材、融入文化,打造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现代美术教学机制[2]。
美术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掌握美术创作技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想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效结合生活元素,就需要将美术教育与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相结合,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诉求看,从生活取材是教学创新的必然方向。因此,从学生视角看,在当前构建“多样性”教学机制时,要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内容相结合,通过发挥生活素材的多样性特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实现学生美术创造思维的有效培养。
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审美教学活动。审美能力是一种在长期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内容,良好的审美能力需要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予以培养。从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看,很多学生掌握了“术”的应用技巧,但是缺乏对“美”的真正理解和综合应用,影响了高校美术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机制全面创新背景下,要注重利用教学平台和载体,优化学生审美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将自身所观察到的内容和所感悟的内容以自身所掌握的绘画技巧进行美学表达和感知[3]。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正在经历从内涵到本质的“多样化”创新,想要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既需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从生活选材、从文化选材,通过挖掘丰富多样化的美术素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创造性美术教学平台,构建艺术性、创造性的美术教学机制,实现高校美术教学创新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