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群,唐家林,袁家龙,韩雨辰,郑鹏,苏弟华,黄宏
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创新培养思路*
倪慧群,唐家林,袁家龙,韩雨辰,郑鹏,苏弟华,黄宏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广东 广州 510642)
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复合型科研管理队伍,有必要对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位,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了新时期形势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新要求,并分析了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培养对策,旨在为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角色定位;创新培养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已然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也已成为中国农业转型新动能。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
当前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为适应新局势的发展、满足现代农业高校建设和科技创新需求,农业高校必须在科研体制机制、科研团队、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农业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而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则在于具体的管理人员。
科研管理队伍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职责是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发展决策、服务于科研人员[1-2]。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科研管理实行学校、学院(部)的二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科研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科研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并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既是国家科技政策的组织贯彻者,也是高校所有科研人员与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科研秘书的角色则是协助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二级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协调者,其职责主要是做好二级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科研管理队伍的水平及素质高低直接决定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质量。不同的管理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效益。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着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因此,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系统化复合型科研管理队伍,有必要对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位,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的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的重要科学,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与其他行政工作性质相比较,科研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必须对学校科研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能够随时协调和组织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科研管理工作以科研活动为中心开展,进行全链条式的管理,涉及基础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化等多个环节和层面:①科研项目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对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验收、成果产业化等进行全过程管理,针对每个环节、步骤、流程、岗位等进行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比如科研项目经费入账、项目延期申请等规范性细化工作;②科研成果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对专利、论文、农业技术等科研成果进行收集归档以外,还需对成果转移转化、成果服务社会等进行相应的统筹和管理;③科研条件方面,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产业化进程慢等实质性特点,中间某个环节有问题,会导致整个项目受到影响,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基地、实验室等科研条件的协调与配置;④科技信息方面,科研信息统计工作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综合分析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科研人员构成、成果登记、经费、奖励等进行统计分析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深化改革,相关战略部署也逐步全球化和领先化。国家层面和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计划体系的改革性举措,新的科技战略布局也使科研管理工作发生了变化,其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步变得丰富和复杂。面对新的形式,科研管理人员需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各项科技政策方针,结合省、市等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针对本校科研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与完善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及时对科技人员进行传达、宣讲和解读,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以调动起高校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科研潜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信息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与依据,伴随着科技管理工作全过程,科研管理人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着信息交流工作。例如在项目申报中,科研管理人员需做好项目申报前期的信息论证、学术论证,以确保项目立项的显效性和可操作性;成果申报奖励时,在完成科研项目成果内外评估、验收鉴定的基础上,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申报奖励前期的宣传和动员、中期材料的规范填写与提交以及后期的信息沟通;在成果推广转化时,也要及时引导和辅助其积累相关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提高转化的成果率。在科研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科研管理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引导和指引科研人员正确规范地开展科研活动。
“管理就是服务”,管理更多地是一种理念,科研管理工作属于服务性工作,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实时动态管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各个管理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相互了解建立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团队之间的互信关系,科研管理部门把为科研人员排忧解难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动高校科技管理创新。另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沟通联系,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以更好地吸取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推动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当前,农业科学研究已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学科交叉融合正在不断加速,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也在不断涌现。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科为例,农学与经济学、农学与信息科学、农学与机械科学等已经显现出其巨大的优势。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交叉融合的加强,也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既要了解和追踪世界前沿进展与技术革新,又要关注相关交叉学科的技术发展与应用,以适应新时期的科技管理要求[3]。
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始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自己在本单位科研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了解本行业发展状况,同时也应加强自身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地对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应用进展进行认知和了解,并提高相关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协调管理能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以保证科研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4-6]。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出,要重点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战略型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队伍。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管理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综合素质、较好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意识,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责任意识、道德素养和奉献精神等思想政治素养[3]。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必须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学习,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政策与方针,并及时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制订(修订)本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以避免出现违规现象;要加强道德素养,作为组织科研工作的关键部门,在项目立项、实施、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多个流程中具有关键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科管人员能够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弄虚作假[3],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科研学术环境。
高校科管人员必须具有从事这一职业的素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项目申报遴选、成果推荐过程中,能够综合协调组织,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利益的最大化。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随时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应对不同的各种突发情况,及时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解决相应矛盾。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着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能力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创新思维指导科研工作实践环节,顺应当前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潮流,达到科技管理创新的目的。
科管人员需要树立科研服务观念,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要具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减少上传下达的二传手管理模式和一味讨好科研人员而忽视制度的纯服务管理这两个极端,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以满足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学校科研发展大格局为目标进行有效、规范化的服务。其次要有责任意识,科研过程涉及到财务、资产、审计等多个职能部门,科研管理工作对口的部门也相应增多,科研管理工作既有宏观战略研究的大事,也有平时会议服务、材料报送等琐碎小事,这些都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严肃对待每一项工作。最后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要热爱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要从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立足点出发,倡导“讲贡献、论成绩”的价值观,确保各项科研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当前,农业高校要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以进一步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水平。首先在人事制度上进行必要改革,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和情况,加强短板的建设,把科研管理人员从日常报表、科技统计等烦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其次建立适当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对服务水平、工作表现等进行合理化评价打分,以衡量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在职称晋升、优秀评比等考核中进行体现。最后建立一定的交流机制,科研管理部门不仅仅限科研处,围绕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各个职能部门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通过各部门轮岗交流,这样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更加全面了解整个学校的科研情况、管理流程,也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各环节的配合和打通。
农业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一般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对所从事的行业、研发的产品等才能拥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和认识。此外,还要求具备保密管理、法律知识、网络信息等相关专业知识。高校可采取攻读学位、交流互访、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开展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培训工作,为其争取更多的知识更新、业务交流的机会,帮助其快速成长,以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要摒弃失实的定向思维,在过去的农业科技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定向思维会导致盲目从众、缺乏质疑精神的后果,基于此,需要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充分运用创新性思维,客观分析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借鉴他人的管理基础上,找到更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其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每项工作的固定流程上可以简化、完善、提高的地方,将创新意识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信息化,要充分认识对信息化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借助大数据,进行相关的科研决策分析,提升工作质量。
科研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决定着高校的科研发展高度,科研管理做到系统化、高效化、整体化,才能真正发挥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创新,改变传统定向思维、管理模式和方式,对科研、管理要有科学的认识[6],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适应日益复杂的科管工作的需要。首先要正确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环境及实际情况,明确定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去。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全过程监督评价平台,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并给予改进和提升意见,以期提高整体素质,促使其能结合学校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协调组织科研服务工作。最后建立科研管理团队内部学习制,有利于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其全过程参与并了解,以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1]张翠华.高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61-162.
[2]沈晶晶,王思远,刘丹.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6(1):104-105.
[3]王友华,孙国庆,张春义.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16(2):74-79.
[4]颜志梅,陈璐,李虹.浅谈新时期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J].科技与管理,2012(2):116-118.
[5]宋建鸣,陆远东.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2007(Suppl 2):242-244.
[6]刘晓维.辽宁高校科技管理队伍胜任特征模型建构与开发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G6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8.001
2095-6835(2019)18-0001-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农业高校内部科研组织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编号:2018A030310190);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模糊推理和模式识别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编号:2016A070705041)
倪慧群,女,湖北黄冈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
郑鹏,男,广东汕头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