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福源小学,肇东 151100)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造就了中华儿女“明礼仪、知荣辱”的优良品质。“德,人之本也”,塑造好品格,为孩子一生打下坚实的做人底色,是学校任重而道远的根本任务。因此,自2008年9月第一批学生进入福源小学开始,我校就把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所谓“以德养性,性清则人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国学经典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明理知义、充满智慧的学生。
陈宝生部长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项工作,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工程。”福源小学很荣幸,已经用10年时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下面,笔者简单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效仿先贤,内塑外化
教育学生、教师先行。为打造一支“谦逊儒雅、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该校在教师中开展了经典诵读、观看经典视频、阅读经典书籍等学习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弟子规》,因为我们是孔子的学生,教师背诵《弟子规》并进行了全员测试(新教师学习),教师测试满分率近100%。阅读书目有:《细讲弟子规》《幸福美满的人生》,《启迪心灵的钥匙》等传统文化书籍,自此,福源小学形成了人人“学经典、诵经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另外,老师们还看了《别让孩子成为心里孤儿》《教师的20项修炼》、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新课程怎样教的更精彩》,于永正、魏书生等教育家的教育专辑。通过学习,教师丰盈了思想、提升了素质,教师的心态和精神风貌得到日益改观,以身体力行为学生和家长做出了榜样。
2.传统文化进课堂
从2009年开始,该校就已经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
2009—2011年,该校开设《弟子规》《千字文》《孝经》等传统文化课程,由专职教师上国学课;
2012—2014年又增设了《大学》《论语》《中庸》等国学课程,使“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扎根在学生心中;
2015—2017年,为了让孩子从小积累古诗词拥有文学底蕴,使古韵馨香融入学生心田,学校在“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中节选出经典语句,编辑成册为《每日一诵》。
为了使传统文化教育扎根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教学楼内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粘贴警示语,经典语录展示板等,目的是让孩子目之所及、身之所在,处处沉浸于经典文化熏陶中,培养儒雅风范,引领学生做谦谦君子、阳光少年。
1.晨读弟子规
各年级每天晨读小句讲解,为实际践行打基础。
2.孝行作业
反馈卡、家长评语,学在于用、修在于行,为了把国学经典《弟子规》内容应用于一日生活中,每月给学生布置两项孝行作业,让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孝行表现如实记录在孝行联系卡上,目的是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3.十星评选
为了让学生扎实的践行孝道,我们每学期都进行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如:孝敬父母星、尊敬师长星、友爱互助星等,并未星级学生颁发证书,目的是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4.童声广播
校园广播自开播至今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周一次播音,在校园广播中设立了孝行故事、经典美文、好人好事等栏目,宣讲孝道,感悟美文,传播好人好事,鼓励孩子向身边的榜样看齐。
5.主题班队会
该校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会,如:弟子规大家颂、践行弟子规争做好少年、感恩母亲节等主题活动,让孩子再次受到教育。
6.读书驿站
阅读是该校自建校以来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班班设立图书角,每周三一节读书课,使学生从任务阅读到喜欢阅读从而爱上阅读、最后达到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受益。
7.行为习惯
“知行合一解行相应”在文明礼貌上,学生做到了见到老师和客人微笑轻声问好、上下楼梯慢步轻声、右侧通行、文明用厕、进入校园自然成行,这些都已成为习惯。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用传统文化规范学生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1.“圣贤伴我行”活动
以国学知识测试、美文诵读、唐诗宋词、手语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夯实学生对经典的学习,从而修正言行塑造好品格。
2.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
清明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尽孝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良好的品行和心性就会慢慢形成。
3.善行日记
为了长养学生善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学生中开展人人记善行,人人做好事活动,让学生用笔抒写身边的善行事迹。
4.国学经典伴假期
每个假期都为学生安排经典诵读作业,如《大学》《论语》等。
5.关爱特殊儿童
“伸出温情之手关爱身边朋友”,自建校以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关爱特殊儿童行动,如:资助贫困学生,捐助重病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接触过太多孩子和家长,那些不和谐的家庭,不走寻常路的孩子,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最高级的爱就是和孩子肩并肩,彼此陪伴、共同成长,“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并不是一句空话,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根。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和落实教体局《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该校于2018年1月31日举办了《福源小学家庭教育启动大会》,为家长搭建家庭教育平台,指明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家庭教育专家杨帆老师做了题为《新形势下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的讲座。家长们深深感受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家庭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才能孕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为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提升教子智慧,掌握教子方法。该校在家庭教育启动大会后,邀请专家来校,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现已举办两期。在大讲堂上,家长积极互动,探寻教子方法,专家现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令在场家长受益匪浅。
该校与家庭教育专家、班主任、家长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课堂,家长每周一晚7:30—9:00可在微课堂上进行学习,由杨帆老师为各年级家长授课,家长边听讲座边互动,及时解决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困惑。每次微课后,家长们自由畅谈听课感悟,积极交流教子心得,受到家长好评!
微课堂还为孩子们开辟了学习展示空间:
1.细品弟子规
晨读弟子规好处:
(1)通过诵读原文和译文,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2)通过讲小故事,潜移默化让孩子孝亲;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讲诚信;
(4)家长给孩子补课,却没想到帮孩子补上“道德”这一课,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根基。
2.亲子阅读
(1)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让平等交流成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
(2)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能有效培养孩子注意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来熏陶品格。
(4)亲子阅读可以拓宽视野,积累语言,发展想象,提高写作能力。
3.夜读《父母规》
家长阅读《父母规》,反思自己在一天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疏失。
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成果。如今,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紧密合作,家校携手为孩子全力以赴。家长们把学校也当成了自己的家,助力学校建设、支持教师工作、深入班级管理、共促学生成长。与此同时,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将这方沃土上的孩子教育好,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厚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贯通古今,传统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长期开展,才能够取得成效。这不仅是落实德育的过程,也是落实智育的过程,更是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读圣贤书、立君子品、行君子事”,养成好习惯,拥有好品格,家校携手,共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