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几点思考

2019-11-29 09:35
活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区县公共服务城乡

(重庆市巫溪县委党校,重庆 40589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也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要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急需研究解决一些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强、整体性强和统筹性强的政策措施,才能实现从“打赢”到“打好”的升级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问题

(一)深度贫困“骨头难啃”

一是特定贫困户生活质量低。二是深度贫困村稳定脱贫艰难。三是深度贫困乡镇整体脱贫难。因区位边远、自然条件恶劣、深度贫困村连片的深度贫困乡镇比例大,部分区县高达20%以上都属于深度贫困乡镇范围,而且连线连片,这些乡镇通勤半径远、支柱产业缺、财政收入低、民生保障弱、整体脱贫难。

(二)区域发展“器官不全”

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二是板块发展规划滞后。渝东北、渝东南地域宽广,没有将地域相近、资源相类、产业相同的几个区县规划成同一经济板块,功能布局不完善、产业布局不科学,造成同类投资、同质竞争,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区域发展联动脱节。渝东北、渝东南贫困县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带动力弱,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完善,产业融合不紧密,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区域发展联动不够。

(三)城乡统筹“壁垒未破”

一是短板意识不突出。部分思想意识没有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而转变,没有统一到“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的要求上来,在作决策、上项目、划资金上,没有坚持“短板优先、弱项为重”的工作要求。二是制度设计不完善。城乡户籍带来的低保、养老保险、最低工资等政策差异较大,用地、金融、环保等相关政策不同程度制约了贫困区县发展,没有形成绿色GDP考核体系。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贫困区县肩负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的多重压力,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主城区教育、医疗、科技、文化资源密集,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共享机制。

二、几点建议

(一)精准发力打点

一是制定特定群众户脱贫政策。制定特定贫困户对象评定标准,开展特定贫困户调查建档,研究特定贫困户搬迁、低保、医疗、入学、就业、养老等系列“兜底”政策,强化特定贫困户帮扶措施,确保特定贫困户稳定脱贫。二是细化深度贫困村相关政策。按照“山上+山下”的原则,鼓励合村或者建立联合村支部。在现有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办法的基础上,重点细化地票收益分成办法。研究深度贫困村土地、山林流转的特殊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资本念“山字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具有巴渝特色的美丽乡村。三是培植深度贫困乡镇财力。在现有深度贫困乡镇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增加深度贫困乡镇财政收入政策,探索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增强乡镇财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研究连线连片符合深度贫困乡镇要求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产业发展整体连片,推动人口合理有序转移。

(二)重拳发力打面

一是优先构建贫困区县网格交通格局。按照“区县2小时到主城、80%乡镇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在现有交通提升计划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十-开高铁和安-黔-张铁路,加快建设巫开高速,形成渝东北、渝东南“东西连贯、南北纵横”的交通格局。二是统筹规划五大经济板块。规划梁平、垫江、忠县、石柱板块,万州、开县、云阳板块,奉节、巫溪、巫山板块,丰都、武隆、彭水板块,黔江、酉阳、秀山板块,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空间布局、产业布局,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项目,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实施“一县一策”,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生态立县、产业兴县为路径,以乡村振兴、三产融合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主动融入板块经济区域,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三)系统发力打总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已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下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健全县级财政基本保障制度,完善用地、金融信贷、人才等方面支撑保障政策,增强县级统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二是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是构建成果共享机制。要探索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研究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要逐步实现区县同级同酬,在干部任用、级别待遇、津补贴等政策方面不搞差别化,让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区县公共服务城乡
泸州市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