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净 邹旭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连锁经营是指大量的小规模、分散的零售店经营同一品牌的同类商品和服务。在总部的领导下,采取共同的管理原则和协调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运作实现规模经济的结合。
连锁经营具有四个方面的一致性:经营理念、企业标识体系和管理商标、商品和服务、经营管理。在此前提下,形成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规划运营组织的网络。运用协同效应原理,加快企业资本周转,增强议价能力,整合物流[1]。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无论零售业走向何方,都将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
连锁经营是一种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零售经营模式。连锁经营与单店经营的区别首先在于连锁经营,即连锁经营由总部/配送中心控制和管理,单店经营不受总部/配送中心控制和管理。第二个区别是,前者与后者相比,追求规模经济,更注重效率。连锁超市大多以微利经营,其成败往往取决于其效率。
基于以上两点的理解,对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以及对计算机管理程序实施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总部/配送中心”与“零售”关系的分析,离不开探讨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主要目标[2]。
在第一个方案中,总部/配送中心负责门店库存管理,总部负责门店库存账户的登录。商店库存账户存储在总部/配送中心主机中。配送中心在完成配送单并确认登记的同时,更新配送中心库存和相应的门店库存商品账户,各门店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总部/配送中心查询库存及相关的送货单。
在第二个方案中,仓库负责管理货物库存账户,仓库通过网络登录或下载配送中心系统的配送订单。总部/配送中心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门店的库存情况。
(1)连锁经营工作量增加。连锁店自我管理库存方案不仅赋予了连锁店更大的责任感,同时也给连锁店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商店必须完成分发单的登录,当配送量较大时,工作量较大,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承担,从而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2)信息传输混乱。由于门店库存管理属于门店,分销订单的确认和录入责任也属于门店,总部/分销中心分销中的采购、对帐和库存修改成为下属。此外,就目前的沟通条件和成本而言,大多数连锁店都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与总部进行沟通。在这种传输条件下,几十家商店不可能在互联网上即时传输和检查文件,除非他们在通信设备上投入大量资金。对于普通的电话网络通信,不能很好地保证文件传输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总部配送中心的库存和库存在配送过程中经常出现账薄现象,造成库存混乱和差错。
(3)供应商交货不及时。连锁经营的商品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供应商。无论是总部经营库存还是分公司经营库存,需求信息都不能及时传达给供应商,造成货物短缺,影响销售。
为了解决传统连锁店库存管理中工作量大的问题,可以采用销售点、销售终端系统来解决。POS系统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与现代商品流通观念和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称、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商店、客户等),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给相关部门,分析和处理以提高系统的效率。POS系统首先应用于零售业,然后逐渐扩展到金融、酒店等其他服务业,POS系统的使用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3]。
通过对连锁店经营业务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交易信息。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这些交易信息通过纸质记录(原始票据)、电话传递,在企业经营状况核算中手工计算出一系列原始票据。很明显,这种人工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因此,在业务自动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销售”的自动化。POS系统可以通过条码读取设备快速读取商品外包的条码标识,并传输相应的商品信息数据,如商品名称、规格、价格数量、供应商信息等,然后通过计算机完成结算。票据自动生成,票据同时从计算机网络传输到连锁店总部、分店库存中心和供应商网络中心。连锁店的库存中心利用POS系统对连锁店的日、周销售量进行分析,计算一定时期内的安全库存。
电子数据交换(EDI)被引入连锁店的日常交易中。它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并直接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以电子方式交换数据,解决了连锁信息传递的无序性问题。
传统连锁经营的采购和贸易流程:买方向供应商提交订单。卖方收到订单后,将处理订单内的纸质票据,并准备交货。纸质票据包括发票等,供应商在收到货物和发票后,开出支票并将其发送到连锁店。供应商把支票兑现给银行,银行又发行了一张确认汇款的票据。
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上述买卖双方在贸易过程中的所有纸质文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通信网络传输,所有(或大部分)加工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具体来说:当企业收到电子数据交换订单时,系统会自动处理订单,检查订单是否满足要求,然后通知连锁管理系统安排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以便整个业务流程能够在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集订单、发货、报关、商检、银行结算于一体,大大加快了整个贸易过程。因此,EDI对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供应商来说,由于他们不能准确掌握连锁店的库存情况,导致分销不及时的后果。根据与客户长期合作形成的分销周期表和连锁店库存中心提前下发的订单信息,供应商制定相应产品的分销数量、分销时间和分销路线。最大限度地提高配送的及时性,降低库存成本。另一个管理概念是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是指供应商对仓库存货的管理。这是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以最低的成本为双方优化产品的可用性。它由供应商在一个共同商定的目标框架下进行管理,该框架定期受到监控和修改,以创建一个持续改进的环境。
在VMI管理系统下,供应商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和安全库存需求向零售商下订单或补货,而实际销售需求则由供应商根据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库存和销售数据进行预测,并由统计局进行估计。复杂的方法。一般来说,供应商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都有一套管理体系。这种方法将大大提高供应商对市场的反应时间,及早了解市场的真实销售信息,同时减少供应商和连锁店不必要的库存,以应对市场变化,进而导致引入和生产[4]。收回市场所需商品,降低短缺率。
准确地说,POS系统和EDI在线技术是VMI管理系统更好的技术环境。采用EDI在线技术将连锁店网络与供应商网络连接起来。与供应商相关的每一个产品都由POS系统记录,包括所销售产品的数量、规格和价格。这些信息通过EDI在线技术传输给供应商。根据以前的订单信息,供应商可以在连锁店实现安全库存之前及时订购,从而达到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