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学规模逐年扩大,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资金量日益庞大,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相应的财务问题。鉴于此,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得各类资源在配置过程中有章可循,通过有效的定性或定量指标约束实现资金和资产使用,在有效实现风险防控的同时,促进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高效运营,实现各类资源优化配置。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而且还包括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各类业务。重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实现各类业务的规范化、系统化,使各项业务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整个流程趋于透明。这样一来,一些不法分子就难以利用流程和内容上的漏洞徇私舞弊、违规操作,进而有效实现财务风险防控,加强了廉政建设。
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与其他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属于同级机构,都是由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但是相对于其他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来说,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所受到的约束更多,不仅受到领导层的约束,而且还受到《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用制度把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和规范的框架内,在促进单位财务人员向着合法和规范方向努力的同时,也促进其他各个同级机构积极配合此项工作,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费来源还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优化自身管理理念,加大对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关注度。一些高职院校的负责人不能够深入了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难以对下属各个部门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同时,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过于看重自身的领导权,错误地理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自身权力,因此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难以充分理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难以积极开展和配合相关工作,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内部控制岗位设置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岗位设置不完善,由于工作人员数量和资金投入限制,不仅没有全面实现岗位不相容分离,而且一些岗位权责也没有明确,出现问题难以落实到个人,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岗位设置相关内容进行细化;第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内容没有具体到细节中去。财务内部控制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并没有设置一些必要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而使得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难以为高职院校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不仅预算编制方式方法滞后,而且预算管理无章可循,过于依赖会计判断,难以及时发现一些资金使用上的风险。
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构建和完善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监督工作仍然是由财务部门自己负责。但是实际上,财务部门本身就肩负着内部控制的重担,如果再由财务部门开展监督工作,此项工作形式性则较强。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也没有相对应的奖惩措施,相关工作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实,不利于一些财务风险的防控。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自身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注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应当积极深入了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财政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通知》等一系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关文件,通过优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对下属各个部门提出有关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还应当积极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且还应当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促进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充分理解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而积极开展和配合相关工作,最终达到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成效的目的。
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岗位设置。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财务人员的选聘和安排相关事宜,根据岗位需求情况对各个岗位进行设置,全面实现不相容分离,并明确各个岗位权责,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内容要能够具体到细节中去。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要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设置,不仅要设置一些定性指标,而且还应当设置一些定量指标,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从事实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升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高职院校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同时,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设置相应的执行程序和反馈程序,有效实现风险防控,为资金的妥善使用提供一定保障。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应当安排专人通过成立监督小组方式负责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相关事宜,与财务部门相分离。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过程中还应当引入科学、合理的监督方式方法,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采取数据分析方式来发现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采取下实地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来对财务内部控制进程进行督促,并引入相对应的奖惩措施,切实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保证相关工作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到真正落实,间接促进此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