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杰 孙路明
摘要:海湾战争作为第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提出了特殊的情报需求。美军设置了战区联合情报中心予以满足。本文从组建动因、机构设置、运行机构以及相关案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此分析其功能,并为我军战区情报工作的各项研究提供来自战争经验的脚本案例。
关键词:海湾战争;美军;战区;联合情报中心;功能分析
一、战争背景
海湾战争是第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军42天的轰炸和100个小时的地面战争,在展现出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权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情报优势。如美军高级军官在战后总结中所言: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称:“从来没有哪位作战指挥官能像我们的战场指挥官那样全面而完整地了解其敌手,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的情报支援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中央总部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称:“美国和联军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取得的巨大军事胜利和遭受的极小损失,应直接归功于针对伊拉克人的出色的情报工作。”
回看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情报系统遍布陆、海、空、天、电,数目众多,技术先进,效能卓著。但从数据来看伊拉克绝不是一无是处。美军的情报力量:侦察卫星33颗,各型侦察机158架,装有信号窃听、侧向和电子支援系统的大型水面舰10余艘,各地面部队下属的军事情报单位(作战与侦察一体),无线电侦收/侧向站39座,谍报武官系统。伊拉克的情报力量:无线电技术侦察力量若干,16个通信情报地面接收站,航空49架各型侦察机,雷达侦察28个雷达地面站,特种作战旅侦察力量若干,地面部队配有武装侦察和无线电侦听/侧向分队,各型侦察装甲车2500辆,此外伊拉克也获得了来自欧洲国家的商业卫星图像。
通过数据对比伊拉克并不弱,但为什么战场呈现出单向透明,除去作战理论、指挥艺术、装备技术等的影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报的体系化建设,或称之为联合情报。对于海湾战争的联合情报工作,联合情报中心就是其关键点。
二、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的组建动因
(一)战区司令部对于情报的双重需求
对于1986年之后才完全定型的战区司令部体制来说,新的作战理论,新的指挥(编制)体制、新的作战理论,以及新的武器装备亟待新的战争形态去检验,这对情报上提出了新要求。1983年建立的中央司令部,冷战期间处于太平洋和欧洲的交接,任务并不突出,受到的重视也不重,1989年东欧变色后,编制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在海湾危机爆发时,施瓦茨科普夫的中央司令部只有不到10个情报参谋,而且缺少必要的情报资料积累,这对筹划一场战争显然是不足的。打击精确化、作战快速化、部队联合化对主导战局的战区司令部提出新的情报要求。但随着伴随着沙漠盾牌的实施,大量的情报装备、人员开始在海湾集结,如何管理、组织、协调纷繁复杂的情报力量成了新问题:第一,大量的情报数据如果不加以统筹,将会严重堵塞信道,自毁神经。战后统计,情报通信占据了整个海湾战争联军通信总量的75%。第二,不同的情报力量任务重叠,造成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又可能因缺少验证而造成情报矛盾;重复工作的同时往往带来情报覆盖盲区,造成漏情。
(二)来自二战的经验
自1975年越战之后,16年间美国人没有打过大规模局部战争,加之80年代美军调整和发展过快,导致其在海湾危机爆发时,战区情报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落后状态。来自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的经验提供了借鉴。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组建的主要动因在于:第一,统筹战区情报工作,确保通信的有序和畅通。第二,优化战区情报力量的管理和运用,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情报覆盖无遗漏。第三,协调和整合战区各级情报力量,提供战区“一站式”情报服务,满足各级指挥官需求。第四,对接国家军事情报中心,与国家级情报力量建立“申请—应答”机制。
三、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的机构设置
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功能的实现,对于联合情报中心的机构设置,曾有三种设想方案,分别如下:
第一,按照情报门类设置部门,如图像、信号、人力、反情报、科技、测量与特征、地理空间情报、公开来源等。第二,根据情报流程设置部门,如计划指导组、搜集组、加工处理组、分析生产组、分发反馈组等。第三,根据情报职能设置部门,如目标情报组、战损评估组、战场监视组等。
分析后可见:第一种方案,各情報门类是相互重叠,比如图像情报和测量与特征、地理空间情报两者之间有大量的重叠。第二种方案,战场环境下各情报流程并非总是构成一个严格的循环,且不同情况下各组任务差异大,容易造成权限混乱。第三种方案单一情报职能本身便依托复杂的情报工作,每个组都需要若干手段和特殊流程予以支持。因此在实战中,上述方案在实际中都可能面临着运行各组衔接不畅、运行低效的问题。在考量后,美军采取了混合编成的形式设置了情报中心的机构。
美军在机构设置上,大胆地交叉各种情报分类法,其中的核心依据是中央司令部的战争需求。首先看征候与预警组,海湾战争中联军与伊拉克仅隔着沙特和科威特边界,如此近的距离,使得战场预警工作极为重要。联合图像生产中心,本次战争中大量使用了卫星、航空侦察等,图像要综合放在一起综合研判,才能相互比对更好地查获目标并识别伊拉克的伪装与欺骗。联合侦察中心,任务是搜集管理,具体分为需求管理和搜集活动管理,大量的装备,更有大量的部队需求,必须对其集中管理,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战斗评估组,用来对24-96小时内敌人意图进行评估和分析。行动局主要负责人力情报和反情报工作。战损评估中心负责对武器使用效能、武器损毁效果等做出评估。国家情报支援,两种形式,一是对接国防部联合情报中心,二是派驻代表和国家情报支援小组。由于参战全球部队众多,还伴有联军情报例会。
四、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的运行机制
(一)权限划分
战区联合情报中心,对口下属情报单位,陆军513军事情报旅,空军第9战术情报中队和6975电子保密中队,海军史第7舰队蓝岭号舰队情报中心,陆战队是第1监视、侦察与情报大队。
完全的知己知彼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同层级的部队其所需“知”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陆军更多关注前方有多少敌军,地形如何,敌军部署如何,但战区司令的情报关注点显然不同的。联合情报中心明确了各军种使用建制和加强的侦察力量,主要保障本级作战情报需求,联合情报中心可调用各军种部分侦察手段,执行全局性的情报搜集任务,同时也解决下属军种部队对情报的需求。
(二)基本运行流程
战区联合情报中心是协调需求的交换站和战区内情报搜集的管理者。联合情报中心协调战区范围的情报资源,优先服务战区司令部,同时也支援各作战部队。当战区情报能力不能答复满足需求,由其对情报需求经审批定级后,转往国防部联合情报中心,由国防部联合情报中心协调国家情报界的资源进行支援。战区联合情报中心不同之处在相比传统的“拉取—推送”式流程,增添了“汇总”和“协调”,汇总在于汇集不同手段获取的情报、不同军兵种获取的情报,综合研判为司令部和作战部队提供支援。协调在于既可以横向调用战区内的情报力量,又可纵向申请国家级情报支援力量。这是情报支援的一个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孙路明,孙建民.美军战区联合情报中心的历史发展[J].军事历史,2015(2).
[2]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译.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张锦炎.海湾战争情报工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