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军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状况与基层党组织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负面因素表现明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领导地位、组织基础、作用发挥等产生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如何,对整个党建工作和党的执政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纵观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不难看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其肩负的使命不完全匹配,要缩小差距,推进高质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破解一系列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瓶颈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基础不牢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担负着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当前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少、结构差。根据中央组织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中的党员比例与其他行业的党员比例相比偏低的,即总量少。另外农民党员人数减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结构不合理问题非常普遍。二是农村党员后续发展对象不足。农村党员老龄化的背后意味着农村党员发展乏力,要求入党的对象不足,可以发展的对象自然就少。三是农村党支部成员选择余地有限。上述现象已经显示出农村党员队伍的薄弱,在支部选举中,选出的成员年龄老化、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四是“名义党员”影响党组织的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流动,而且流出的大多是能人,包括一些农村党员组织关系在原籍,人在外地,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吸引力。
因此,解决组织基础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除了宣传、引导提升村民入党的主观意愿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农民党员倾斜,加大对农民党员的帮扶,既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增能,让农民党员增本领、得实惠。如果党员显现不出高于普通农民的素质能力,党组织必然缺乏吸引力,组织就难以充实,基础就难以加固。
二、“两委”运行机制不顺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领导是引领、指导,核心就是凝聚,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实情况常常并非如此。一是对党支部成员的先天认同度不高。有些农民认为外出的大多是能人,居家的党员素质有限,而且党员人数少,虽然经过了严格的选举程序,但是支部成员的可选择余地小,必然影响人选的质量。而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结果,是大家一票一票在较大的人群范围中直选出来的,因此认为村委会成员的代表性远高于村支部成员,且前者的素质、结构常常优于后者,如此在认同度上先天被打了折扣。二是村支部和村委会二元结构并存带来的工作协调性差。村支部和村委会有时出现“两张皮”的问题,争着“为民做主”,甚至是相互掣肘,既败坏了班子形象,又贻误了工作和发展,此时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很难充分体现。虽然鼓励村两委班子一把手“一肩挑”,但面对烦琐而又实际的农村基层工作,又会出现缺乏充沛精力,缺乏有效监督,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一言堂的问题,在程序上有碍于民主决策、管理。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村民自治、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两委”班子的和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还需深入探索和实践。
三、推进党建高质量党建方法不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高质量党建的目标,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近七十年的经验总结。高质量党建设需要三大方面: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制度的保障、科学方法的推进。相对于高层党组织而言,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讲就是学习、遵循、贯彻、把握方向的问题,而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创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一是党建工作方法陈旧。进入新的时代,面对农民多元的价值观、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对美后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难度、工作压力、肩负责任都在加大,对于这些变化和要求,许多基层党组织面临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普遍存在。二是熟人社会,工作随意性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制度缺失是典型问题。开展工作,靠的是人情、靠的是面子,这就造成了制度的流于形式和制度的缺失,遇事支部书记召集有影响的几个村民随机商议是普遍的工作方法。党组织工作流程的不够规范和严谨,必然使得民主和公开得不到保障也缺乏监督手段,极易引起纠纷和怀疑,进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降低社会评价,影响组织形象。
四、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能力不强
进入新时代,我国有高速度经济发展专项中高速经济发展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质量经济发展。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面对国内外的形势做出的正确抉择。因此我们要以高质量党建为指导,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互为因果,互相促进,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保证,高质量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党建的体现。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最大政绩和第一要务密切结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更加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上,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积累底子薄、路子窄、无潜力,许多村负债重,公共设施无钱投入,有的国家扶持项目,也需要村集体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村集体和村民都无力投资,意味着党的好政策不能用,这就造成一些好的乡村振兴项目办不好。由于集体经济相对匮乏,无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村党支部工作中,就会出现向群众说得多、要求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少,降低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致使工作陷于被动。而类似的村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如此就会出现越穷的地方越难以发展,越难以发展越穷的恶性循环,工作更加难以开展。二是“领头雁”作用不强。农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农民的致富,说到底基层党组织要有个好队伍、好班子、好书记,其中关键是有个好书记。村民生活好不好,关键在于“领头雁”作用强不强。村支书自己都不能带头致富,如何引领带领村民致富? 所以新时代村支书首先要做个好人,就是具有好的道德品质,简单讲就是好人。其次村支书要做个强人,这个强是指党性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形象树立好。最后村支书要做个能人,这个能就体现在带领本村群众脱贫奔小康,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三是农村找准产业难。农村的发展,首先在于组织的引领,在于好的领导班子,但是现实情况中,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最困难的在于找准产业、找准项目。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主要靠支部书记的能力强和责任心,如果党支部书记既懂经济、人品又好、对党忠诚、甘于奉献、善于担当,其带动性和指导作用相对强,村级党组织推進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就明显,就把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质量党建助推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发展为高质量党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步入良性循环,就能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能造福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党校精品课[M].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2]刘杰.执政担当与政治文明[M].时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