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红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进行回顾。我国群众体育经历了恢复发展阶段、调整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逐渐完善,比赛平台建立,体育锻炼的专业性提升;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体育法制法规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群众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群众体育消费的引导,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产业、事业等。
关键词:群众体育;改革开放;回顾;成就;展望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4-0075-04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oute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we use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on the occasion of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find that China's mass sports have experienced the stage of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e stage of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stag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show that the mass sports facilities in China are gradually improved, the competitio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improv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mass sport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government-led diversified mass sports operation is improved. The prospects on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activities, the guidance of mass sports consum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dustry and undertaking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clear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Key words: mass sports;reform and opening up; review; achievements; prospects
1.1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4)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国群众体育事业也迎来了恢复发展期[1]。1978年6月国家体委召开关于城市体育工作调查会,并在9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体育工作意见》。《意见》中提到要求事业单位、国家企业恢复广播操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不同层次的群众体育比赛。到80年代我国参与体育运动的职工就达到了3 000多万人次,其中参加体育运动的职工达到总职工人数的30%,此时群众体育迎来了新的恢复期。
1.2 调整发展阶段(1985—1994)
1984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突出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而群众体育处于从属地位;并提出克服群众体育过分依赖国家包办,要将权利下放到社会,调动群众体育的民主性;鼓励学校、企业、个人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训练、修建体育场所,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的主观能动性。群众体育路线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职工体育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其次城市体育丰富多彩,体育社会组织初具雏形,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育逐渐兴起,健身目的也从單一的健身转向娱乐休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正在蓬勃发展。
1.3 全面发展阶段(1995— )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群众体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的标志[2]。首先政府部门对群众体育起到领导作用,各地方相关部门直接参与组织相关体育活动,各地方把群众体育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项内容,将体育事业提到日程上来;其次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的网络正在形成,出现了一定层次的社会体育组织,这些组织的覆盖面极广,群众体育社会团体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再次城市及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站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以工厂、单位为主的群众体育逐渐没落,以社区为点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正在形成;还有逐渐形成以个人或家庭为主的消费形式;最后休闲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的投资热点,随着人们健身娱乐的需要,与此相匹配的体育经济实体逐渐建立,体育彩票等福利事业兴起,体育事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2.1 群众体育场地设施逐渐健全
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大致分为三种:其一是政府提供的健身娱乐场所,例如广场、主题公园、风景区等,这类健身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的锻炼资源;其二社区内部体育锻炼场所,大部分城市小区都拥有社区体育锻炼中心,一般有游泳池、健身房、体育馆等室内锻炼场所和篮球场、钓鱼池等室外活动场所;其三是私人体育俱乐部,这类俱乐部往往开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运营和管理,这类健身场所同样对大众体育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政府实施学校体育锻炼场所在假期、周末对外开放,这对群众体育锻炼场所无疑是个巨大的补充。从1978年到2014年国家公共财政中体育场馆的支出不断增加。国务院颁布的第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迎来了发展高潮,全民健身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2.2 群众体育比赛平台逐步建立
近几年,大众体育发展迅速,与之相匹配的大众体育赛事举办得如火如荼。以马拉松项目为例,从马拉松官方网站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自2015年起全国举办马拉松场数发展迅猛,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长162.74%,同时2016年举办马拉松场数达到历年最高为328场,与2015年相比增长144.77%。马拉松市场逐步打开,深受官大群众热爱。这是群众体育与市场经济结合产生的结果,政府为群众体育提供场地,市场为群众体育提供资金支持,共同铸就群众体育发展。在天津举办的第13届全运会就是政府与市场合力为群众体育提供的最高舞台,其中有19个群众体育项目,126个小项,包括龙舟、桥牌、围棋、柔力球等,这是首届将群众体育项目纳入全运会赛制,使群众体育的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2.3 群众体育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国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达182万, 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达1 774个。从相关网站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各个等级总人数均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国家级社会指导员人数约占社会指导员总人数的1%,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占总人数的28%,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占总人数的66%,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增加92万。根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约13亿,则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 ∶ 714。截止时间到2015年, 我国有19个省的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1.5‰,其中有6个省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在1.00‰~1.49‰, 有5个省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在0.50‰~0.99‰。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正在逐步壮大,社会体育体系也更加完善,群众体育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下一步就是利用体育志愿者这种重要的人力资源,颁布一系列保障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服务的标准,吸引大量的体育人才,建立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以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为物质基础,依靠庞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人力资源,为我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3 对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展望
3.1 建立健全群众体育法制法规体系
首先制定群众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群众体育专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重要出台文件的基础之上,制定群众体育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针对性、专业性,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提高群众体育指导的专业性。其次,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群众”,要真正做到“法”为“民”定,“民”为“法”本,人民群众是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受益者,必须充分体现民意,提高群众在群众体育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作用,确保我国群众体育制度的民主性、有效性、科学性。我国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建设要切实符合人民群众健身的利益需求,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根据群众的锻炼需求调整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制定的群众体育法律法规能为民所用、为民所享。再次,完善群众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可操作的群众体育制度体系,同时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群众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拓宽人民健身渠道,提高健身指导的专业性,营造群众健身氛围,以达到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真正效果。最后,建立健全的群众体育法律法规反馈机制,并完善评价体系。国家体育相关部门应对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统计,收集与之相关的真实数据,完善信息的反馈渠道,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和有效。同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不适宜群众的体育法规进行调整,以确保群众体育法规的时效性和利民性[3]。
3.2 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群众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存在政府管理过于集中、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保障不确定等实际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高度统一的体育体制管理模式中,主要强调各级体育组织对政府下达的指示进行活动,而忽略了个体以及不同社会体育活动组织对体育管理体系的反馈作用,忽视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体育事业管理体制中应当转变职能,以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为主,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将政府的体育管理职能市场化和社会化,而政府实施监督职能。政府在统筹兼顾地使我国体育事业朝着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过程中均衡发展。首先,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群众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就必须整合群众体育本身的资源以及社会其他行业的资源。其次,加强群众体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建立系统的群众体育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大力宣传群众体育知识,提高大众健身的理论素养,调动群众健身的积极性,传递全民健身的正能量,创造健身热的氛围。最后,制定相关政策,并建立设施有效评估考核体系。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建立资金使用监督体系,确保为民服务。总之,发挥社会团体的主观能动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监督和建立完善的群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4]。
3.3 落實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落实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当积极加强统筹规划,有布局、讲重点地将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合理推进,并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城乡发展规划中[5],整体规划全民健身场地,不管是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或是群众体育活动开展都需要因地制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建设高标准的体育健身场所,人口密集的社区建设开放性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路径以及相匹配的基础锻炼设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采用“多点开花”的方式带动体育健身设施的健全。由于群众体育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在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应该全面兼顾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农村体育等,努力做到全面建设场地设施的均衡化和大众化,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多层次的建设器材和健身途径,提供多元化的群众体育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网络化。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在健身场地完善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加强科学的健身指导,培养群众的健身意识,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在遵循《全民健身条例》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群众体育受众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体育活动方式,善于总结追踪,根据群众的欢迎度全力打造符合大众健身的体育活动品牌项目,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促使体育活动生活化,建立完善的群众体育竞赛机制,为日常健身增添活力。
3.4 加强群众体育消费的引导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人民群众可支配的收入和业余时间不断增加。全民健身对体育相关产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首先运动服装、鞋帽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体育用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青年,互联网式的体育消费正在逐渐兴起[6];其次除了体育服装的消费还有体育器材的使用,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运动项目的丰富性给体育器材的消费带来生机,室外篮球场、游泳馆、体育主题公园、基础健身路径都需要完善,保障群众的基本活动场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成了备受关注的娱乐休闲活动,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3.5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产业、事业
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的核心[7],体验式经济的到来让人民对体育赛事关注提升。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体育竞赛市场主体单一、品牌影响力较低,体育市场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如体育观众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广告赞助商收入以及商品开发收入都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收入来源。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引导进一步开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深度挖掘体育产业的商业价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举办体育赛事建立完善的竞赛体制和管理部门,带动体育产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体育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市场,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扩大,体育产业将吸引社会各种资本的眼球,激活体育产业势在必行[8]。在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大量兴建场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扩大了体育消费的内需,在加快形成体育产业的同时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就是发展空间,在我国经济转型、推进城镇化建设、体育消费人口增加、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的强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完善的内外部条件,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卢文云.改革开放4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回顾与前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22-29.
[2]贾志强.群众体育: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8-14.
[3]李洪涛,郭献中.社会学视角下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纵贯性研究——以湖南郴州市的十五年变化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7,38(2):110-115.
[4]祝良,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及经验研究——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6-11.
[5]汪辉,姜同仁.美国大众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5):141-145.
[6]舒扬,刘欣然,王广荣. 论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14-15.
[7]张林,黄海燕,王岩.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4):1-5.
[8]杨永钟,江瑞,袁锋,赵云书.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特征研究——基于4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结果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6):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