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胜 戴知方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这虽然拓宽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但也为信用风险的蔓延埋下了隐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正是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高的信用风险水平,由此,引起了学界对金融创新与信用风险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当前金融工作的中心之一应是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以稳定整个银行体系。
一、文献综述
银行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构创新、市场创新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陈文夏,2009)。关于金融创新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转移、交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并且能促进经济增长(许坤,2014;Henderson et al.,2006);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衍生品的有效运用可以降低个体风险,但无法消除系统性风险,尤其当银行过度创新时,会产生金融泡沫(徐权2010;顾海峰,2018;Beck et al.,2012)。过度的金融创新也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高风险博弈行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金融创新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房地产企业的大量破产(Brunnermeier,2009)。金融创新也造就了证券市场的繁荣,但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潜在信用风险(Henderson and Pearson,2011)。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过度的乐观预期往往会掩盖金融创新的高风险性(陈文夏,2009)。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理论假设:银行创新能力与信用风险水平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与模型设计
要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与信用风险间的关系,本文参考了孙浦阳等人(2010)的研究,引入了银行财务指标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来分析银行自身因素与宏观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建立的回归方程如下:
银行信用风险:
被解释变量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根据已有文献,常用的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主要有风险资产占比、Z值、资本回报率的波动率等(王永海等,2013)。由于本文的样本中包含一些非上市银行,因此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NPL)作为度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的指标。
解释变量为银行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度量创新能力,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中间业务领域(朱明星,2013)。本文选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度量银行创新能力的指标,来避免大型银行的规模效应带来的误差统计成分。
在控制变量方面,现有的一些研究文献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这些因素基本可以分为银行自身因素与宏观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之比(LOA)、银行总资产、GDP、CPI。
各变量的说明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至2017年我国2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包括5家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2012至2016年的银行数据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EPS数据库获取,由于各大数据库目前均未更新2017年银行数据,因此2017年的银行数据从各银行官网中的年报获取。
三、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二)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银行创新能力(NPC)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越强,信用风险就越大,即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信用风险正相关,与上文提出的假设相一致。
从银行层面控制变量来看,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伴随着道德风险下降, 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刘忠璐,2016),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信用风险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银行总资产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 表明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和“大而不倒”的心理预期对风险有着更强的偏好,从而愿意承担更多风险。这一点与吴国平等(20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从宏观经济控制变量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实体经济较好和资产价格上涨时,抵押物的价值上升,企业的违约风险降低,从而银行的风险测度和识别也降低,导致信貸供给的增加,信用风险水平上升。CPI与银行信用风险成反比,表明了通胀程度降低将会导致更高的银行信用风险,可能的解释是:较好的经济状况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感知(Gertler et al.,2012),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四、结语
本文选取2012~2017年2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银行创新能力与信用风险的关系。结论如下:首先,创新能力与信用风险正相关;其次,从宏观经济来讲,GDP的增长会对信用风险产生正向影响,而CPI的增长会导致信用风险降低。最后,从银行自身管理因素角度讲,银行规模的扩大,资本充足率的降低,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给出以下政策性建议:第一,银行要在信贷机制与体制、信贷产品与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有序、适度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避免信用风险水平的激增,同时应加强对自身的监管,并控制银行规模的增速在适当水平。第二,有关监管部门应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提高银行业对存贷款业务的自主定价能力,从而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降低信用风险。第三,在宏观调控层面,政府应当采取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从而降低信用风险水平,增强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本文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达成的共识,深化对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