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也日渐深入。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是我国各大高校都需要学习的重要外语,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核心素养理念提出后,在基础教育英语课堂上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不断地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旨在对当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如何不断促进学生英语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1. 相关概念诠释
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就是为了不断的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学生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不断地促进学生英语的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自从四年前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提出以后,无论是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或者是学生的学习以及文化的培养都变得更加的重要,也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内涵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之上,以期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在英语学科课堂的教学设计之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背景之下,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实现。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都是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基础之下进行的,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
2. 如何推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
2.1课堂设计方面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堂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在时代的要求之下,英语课堂的设计往往是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论是在课堂的设计之中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还是在英语写作方面对于单词和语法的掌握,都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需要学习的重点所在。在英语课堂的设计过程之中,老师可以首先通过方案的设计,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独立的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及演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分别报告说出自己对于这一问题或者是事件的看法和见解,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说话的能力以及分析的能力,让学生的英语的综合水平得以提升。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质的课堂学习,既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和媒介,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平台。所以,注重课堂设计对于核心素养之下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2.2学生方面
课堂离不开老师更是离不开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之中,对于学生主动性以及兴趣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要的。而英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思维。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之下,英语教师可以在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真正理解英语思维,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之下的学生英语的学习以及思维素质的提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之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步骤来实现,每一个小任务的达成,都会让学生感觉到小小的成就感,使学生不怕心理学,并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监控的能力。处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位置的学生集体,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
3. 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变得更加的高了。在我国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在世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下,我国通过对于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入理解,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之中,不但提升学生的英语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养核心素养背景小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既是符合社会化大发展的需求,也是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要求。就核心素养方面来说,英语课堂教學之中不断地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的进行合作与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不断形成。在课堂上,坚持叙事模式,开展师生交流与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学生核心英语素养是实施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是可以起到育人的意义。所以,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对英语教师能力进行提升,不断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不断进步。
[1] 辛涛,姜宇,王烨晖.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2] 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1).
[3]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 英语教师,2017(08).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