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状况,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以安徽省某高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为被试,同时采用非毕业班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照组被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
关键词:就业;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就业难现象引发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本科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为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某高校250名2018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毕业生男、女生被试各125名。同时,随机抽取300名非毕业生作为对照组被试。本次研究共发放55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为512份,其中,毕业生被试有效问卷245份,非毕业生对照组被试有效问卷267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进行施测。就业心理问题量表采用《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量表》,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共涉及30个题目,其中自信心不足维度7道题目,自我同一性混乱维度8道题目,焦虑维度7道题目,抑郁维度8道题目。该量表所有题目均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标准,量表中显示选项为1~5,其中反向计分有3道题目。本问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可以作为本次调研使用。
(三)统计分析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各维度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四个维度得分基本维持在20分左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现实,男女大学生在自信心不足维度、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维度分上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维度得分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四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大二。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与焦虑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抑郁维度得分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其中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各维度得分高于文理专业学生的得分,而文理类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大。
表3显示,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在自我同一性混乱与焦虑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理工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得分。
三、讨论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讨论
统计结果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各维度上得分较高,从四个维度的得分来看,自我同一性混乱和抑郁维度的得分相对较高,这也反映出,大学生们可能对自我的就业定位不够清晰,从而引发了自我同一性混乱与抑郁的消极情绪。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性别上的分析讨论
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得分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都会面临着就业心理问题。同时也反应出,男女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看法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三)大學生就业心理问题在年级上的分析讨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各维度得分在年级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这与董晶晶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大四毕业生各项得分相对较高,这可能反映出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心理上的困惑更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心理冲突。比如是考研还是就业,就业选择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等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均使得毕业生产生较多困惑。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专业上的分析讨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维度在不同专业类别上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较文理科大学生高。原因可能在于,从专业类别上看,文理科大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广泛,而工科类的就业方向一般是技能型的工作,不能够像文理科大学生一样坐在办公室从事管理类工作,这需要大学生们转变自己的工作心态,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矛盾相对会比较突出;另外,从目前大学设置的专业来看,有一部分的文理科类专业在招生时,并不限定文理科,但对于工科来说,招生对象一般限于纯理科的学生,这也有可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得分差异的原因之一。同时,对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得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得分与整体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得分相比有所不同。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四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整体得分以及自我同一性混乱和焦虑维度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工科类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理科类,文科类学生的得分相对较低一些。这也可以反映出,工科类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严重。
四、研究结论
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同一性混乱、焦虑和抑郁的就业心理问题,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最为严重。对此,大学生本身必须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认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通用能力,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面对就业困境。另外,高校本身协调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方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 栾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3):169-170.
[2] 张松,韩露.大学生择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海经,2016(01):113.
作者简介:朱平(1984- ),女,安徽亳州人,巢湖学院文教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