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现实条件下高校思政工作中对人本原则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关键作用也不能完全凸显。所以,高校工作者们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原则进行重新审视,充分掌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寻求更贴合实际、更符合趋势的实现路径,以期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实践意义;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知识分子的主要载体,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坚持人本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原则,树立准确而客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各大高校务必也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一、人本原则的理论内涵
人本原则,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本”这个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古代有了文字记载以来人本原则的思想最初雏形来自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中的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而且作为儒家文化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显示出了人本原则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论基础与普遍认同。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本原则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中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人的能力在整个社会中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第二个部分是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以人类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第三部分是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本原则的最重要体现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与最终要求。
人本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着重于作為个体的人的个性的释放与发展,形成一种对人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肯定。这个个体不仅是指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也是指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同样也是主体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思政教育工作坚持人本原则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主体,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资源、综合管理、思想指导三者的有机结合,为高校青年学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导向、世界观开阔、人生观引领,为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进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原则的实践意义
(一)坚持人本原则就是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就是为其提供了价值目标。在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作用的。必须以实现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要求以人为本,在思维导向上同样坚持人本原则。一旦确认了人本原则的教育理念,就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以及对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改善产生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选择、教育方法以及手段的运用上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其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形成的工作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自觉在头脑或者说是自身观念中坚定确立以人本原则为重要基础的核心地位,切实把爱护、理解、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学子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坚持人本原则就是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强人作为独立个体在社会中完整自由的发展,而其最终目的一方面——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说人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展现其社会属性,而社会交往或者社会实践,其中这个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人通过主观能动性改造自在自然,继而改变物质生产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求,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就是改造自在自然的实践得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基础线不断提升,就会导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想要摆脱去各方面、内里和外在环境束缚的能力会随之不断增强,在人们身在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必将越加自由而全面,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人类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一定会会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坚持人本原则就是坚持贴近主体之一的受教育者群体
大量具有重复性的精准社会调查均证明,现如今我国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教育水平总体来说较为良好。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思想活跃、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并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下成长为对中国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社会中坚力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蓝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目标底气十足。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下,我国部分大学生思想同样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而且逐渐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表现出对过往历史和民族英雄甚至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质疑和否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载体的高校如果不能够深刻认识到贴近青年学生,彻底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动历程的重要性,那就只能是被认为进行“灌输式”的填鸭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深入学生群体、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切身感受学生的思想需求,更进一步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去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症结、心理诉求,将自己置身于青年学子的群体中去,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们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原则的实现路径
(一)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地位的业内共识
首先要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在大学阶段众多学生已经生理上成年,他们朝气蓬勃,勇敢上进,但与此同时他们同样也是一个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扩充完整。如果没有在老师正确和合理的引导下,很容易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偏差进而对个人甚至学校和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尊重其个体的独立与个性,将理论方法逐步以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当然而也要尊重学生作为主体之一所产生的不可忽略的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使其产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交流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觉学习态度,真正做到心中有律,行动有规。只有在业内达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主体地位的共识,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作用,使主体之一的受教育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坚持科技背景与教育方法创新的完美融合
现今时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样也需要跟上时代潮流,利用科学技术是相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先进教育必须更注重培养能力,但是能力必须与自身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效用。所以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才能在科技时代实现科技与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求教育者一定要将自己置身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做到因势而新。同时紧跟国际趋势,时刻关注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正确认识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教育环境,并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在教育手段上的创新往往体现着一个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田野调查或红色之旅等方式是让一部分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青年学生体验当代中国与近代积贫积弱备受屈辱的中国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历史与现代的一次跨时空连接。还有线上慕课等大量利用网络平台衍生出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模式,也合理优化了对被教育者的考察结构。基于此,各大高校更应该积极合理的利用起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多方引导,合理上网、文明上网,全面提高网络化时代高校学子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环境的基础建设
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情怀精神是高校区别于其他教育传播载体的关键所在,校园文化环境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以及很多场合中都强调了立德树人这个教育大环境和教育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输送的主要形式,积极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环境的基础建设就是坚持以人本原则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者,同样也是道德教化的传播者,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环境讲基础建设的最重要一环。这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还要具备高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对整个高校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放在首位,以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主体,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创新十足的校园文化活动,具体落实理论上有指导、实践中有规范。最后,要在校园网络平台中坚持宣扬立德树人理念,将高校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观念合理植入学生群体心中,让他们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并且以自身行动积极维护校园文化环境的创建。
(四)引导受教育者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与发展
人本原则的基础环节就是受教育者作为独立个体的完整人格塑造与发展。高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是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在校园环境内完成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健全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原则的重要症结。现今社会,不仅要求青年学子有更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更要求其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个体,有其完整人格的具体展现和政治态度的积极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本原则之下,使青年学子自信,自立,自强,不断引导和发展他们成为整个社会的优良建设者,且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做出积极应对以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还能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容不迫的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破除传统的“一个主体”观念,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整个社会奉献青年力量的主体作用,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创新性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接受性,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马玉玲.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论视域[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1):103-106.
[2] 李兰.个性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12):188-192.
[3] 刘欣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模式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2):130-132.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5] 夏禹等.美国有效掌控意识形态问题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4:249.
[6]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