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不断深入,世界一體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语言,特别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来说,特别是对我国推动发展的中流砥柱力量,高中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考验。因此,作为新课标推行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本文讨论的重点。
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判断事务的思维能力已经养成,并且对新鲜事物和外来文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以高中学生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点培养对象,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伟大决策。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各国文化。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引进来”,同时也需要“走出去”。通过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高中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形式、文化内涵。同样,需要通过文化的相互交换,高中生也需要通晓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形式、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能够做到“你来我往”的交流效果。
推动高中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技能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又一伟大成果。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需要借助语言这个通信工具作为表达的载体。因此,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顺畅进行,需要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对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把控能力,增强高中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多样性和熟练度,为高中学生今后更高水平层面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定稳健的根基。
除以上意义外,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对增强高中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信心产生一定积极作用。语言是表达学习效果的一个根本性媒介,不敢不善于表达成为阻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绊脚石。通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高中学生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继而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其他学科上遇到问题时攻克艰难信心的增强。
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之间交流不断增加的新时代下所创造出来的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产物。这种最新要求且具有挑战难度能力的推出,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更,需要提出一系列适应时代进步更迭的对策,并为国家改革开放新进程增光添彩。
2.1广泛组织英语课外互动
高中英语教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教育方式提出了改善性的建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总标准方针政策制度下的教学质量有所飞跃式发展。完成此项目标,就需要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外活动组织过程和组织形式进行改造升级。不能只是单一的将学生引入文化交流的氛围中,更应该选择多种形式让高中学生真正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中。可以组织外教学习探访活动,增添影视资料剧情演绎、同声配音,又或者举办国际学校参观等多重英语课外活动。
2.2采取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
采取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比如在作业布置形式方面,增加许多新的开发想象,可以引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学生感兴趣话题的手抄报。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高中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又选用了英语的形式,促进了跨文化间的交际。除此之外,收集英语谚语,或者短篇英语故事、英语小笑话,让高中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彼此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增强学生敢于表达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分享这些具有潜在含义的英语趣味故事,对高中学生提升英语理解里有显著的成效。由此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3正确评价全面发展
上述两点都是从高中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提出策略,此项对策则是从教师的对应行为中进行表述。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从根本上将这一项能力纳入学生评价考核系统。教师能够正确并且科学地对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评价,依赖于对该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判定。目的是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落实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借助这种评价系统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做出评价,能够归纳总结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继而能够系统地有根据地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优点的分享使用和缺点的改善升级,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更好的发展,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并且通过这种方式的运行,从而促进高中生其他各类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努力做到共同进步。
3. 总结
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国际地位的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次数更为频繁,为了适应这一现象的出现,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致力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高中学生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感受不同文化的内涵,领悟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最终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多文化包容度,努力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的新时代人才。
[1] 冀盈.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教育探索, 2011(09).
[2] 朱一丹.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2).
[3] 公茂峰. 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9(1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