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辉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桥梁作为铁路网中的主要重要构成,能够为安全运营提供保障。这就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铁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更多的大型桥梁建成通车,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对于不同的桥梁来说,所应用的运管方法既养护模式也不尽相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总的来看,我国在实行大型铁路桥梁运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在运营管理体制方面。当前其他国家采取的运营管理方式较多样,例如日本在此过程中将运管体制分为三级,分别为上中下,开展垂直式管理[1]。法国则保持着管、检、修分离的模式。我国一般采用的管理模式为粗放型管理,将管理组织机构划分成五个级别。对于桥梁维修工作,通常也仅仅采用天窗修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工作人员对桥梁情况有一个全面把握。
另外,从养护维修的层面上来讲,大桥维修通常均为被动维修。检测手段过于机械化,养护工作被动化,不具备较强的主动养护理念,同时相应管养标准过低。同时由于桥梁交通情况较复杂,在出现问题需要及时维修时,对应的人力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部分大桥在主体结构上状况较好,但其含有的设施设备往往会存在一定问题,对日常维修养护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且在实际情况中,有关维修养护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当前阶段内的大桥养护基本上是以人工为主,机械设备为辅,这就对相应人员的要求更高。同时,多数大桥设有健康监测系统,但使用率较低,整个养护维修工作缺乏科学性,不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的特点。诸如此类的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桥运管的正常运行。
在建造工程大桥的过程中,应坚持正确的设计理念,贯彻并落实全周期寿命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将大桥的方方面面纳入考虑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构建目标,将大桥的安全运营作为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针对其中的各个环节,应做到全面把控,包括前期规划、具体设计、施工阶段、运营管理等,注意细节问题。从始至终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努力做到建设、运行与管理的并重。
另外,有关人员还应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大桥构建中积极融入BIM 技术,使其贯彻到每一环节中。同时还可结合数字化三维技术、整合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建造技术等一同开展工作。逐步优化设计流程,严格把控施工进度与质量,简化运营管理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管养一体化。通过一系列举措保证大桥工程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以某大桥为例,该桥为南京市桥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273 米,主桥为1615 米。具备明显的优势,例如速度快、跨度大等。该大桥的运营维护管理主要由当地铁路局负责,并安排专业人员组成维护团队,主要采用传统的养护模式。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存在着部分问题。例如大桥所使用的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工作人员能够实行检修的时间有限,对于桥上桥下的具体情况,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掌握。且当前可安排的管修人员数量较少,同时缺少相应工具,只能进行简单的维修。
对于大桥的构建,应充分融入现代化思想,坚持使用创新式思维,构建新型有效的运管体制。首先应明确工作重点,将保证大桥的正常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利用此思想对后续工作进行指导,在满足铁路管理实际要求的基础上,为大桥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还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队伍,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开展有效工作。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管理模式及相应的机构,应符合基本运营要求,在实现高效率的同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对涉及到的人员设备等实行合理配置,促使整个运管模式更具科学性、先进性。
有关人员应适时转变传统的养护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管养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提高对于大型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将传统的“重建轻养”逐渐转变为建养并重。同时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做出慎重决定,不断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确保桥梁能够实现安全运营。除此之外,应建立并完善桥梁信息化档案,同时构建相应的电子运营平台。对于大桥运营中的养护管理,可在此平台上完成。逐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借鉴国外优秀的养护经验,依托新型设备与高素质人才,切实提升检测效率与效果。
此外,还应创建桥梁信息管理平台,配合智能巡检系统、移动互联网巡检终端系统、长期监测系统等,实现桥梁信息管理科学化。借助此中心平台,针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2]。全面掌握大桥的运行状况,并对其日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分析,从各个角度全面提高桥梁运管水平。
有关管理人员应养成全局意识,学会用战略眼光看待问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平安大桥,对大桥涉及到的关键结构进行在线监测。并适时安装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尤其是对于火灾、风灾等情况,应做到有效预防、及时处理。一旦发生问题,迅速启动应急方案。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对大型桥梁的运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涉及到的工作量较大,任务较繁重,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传统的运管模式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