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鹏飞
1) 人的因素。对于人的因素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质量决策人员;②管理人员;③操作人员,他们直接决定钢结构工程的焊接质量。在钢结构工程焊接过程中,通过决策、管理、施工等相关来将活动完成,所以,人的因素在焊接工程质量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缺失,技术水平不足,没有按照工艺规程执行,都会对工程焊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决策、管理不到位,还会使工程质量缺陷形成。2) 技术因素。对于技术因素,其覆盖的范围要广一些,例如设计、施工、检验等等。对于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来说,就是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将施工工艺进行优后,来使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提升,从而通过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来使工程焊接质量得以保证。3) 管理因素。对于钢结构工程来说,焊接质量的管理因素有两个:①决策因素;②组织因素。其中组织因素有两个方面:a. 管理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b. 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组织。自质量控制视角出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组织方式的合理,必然会对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有着直接的作用。
1) 尽可能地使焊缝的截面积减小,施焊量只要使连接需求满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过焊”,就是根据焊脚尺寸来对焊缝强度决定,因此,针对高凸焊缝,多出来的焊缝金属,结合规范要求,其不会使许可强度提各项,会使应力集中系数加大,使得坡口中的综合性能受天台晓望呼影响。在对接厚板焊缝时,要将坡口加工成U 型,从而使焊缝金属量降低。2) 对于焊缝的数量来说,最好少一些,每条焊缝要以多层多道焊为主,焊接厚板时要格外重视。3) 环绕中心轴的焊缝要均衡,以对称施焊为主,也就是一个收缩力对另外一个收缩力相互均衡,这样能够在焊接过程中对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4) 将逆向回焊法进行应用。倘若焊接总进程是由左向右,那么焊道的施焊要由右向左,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段侧焊法。由于施焊后,沿焊缝板内侧的热量会使其发生膨胀,造成板向外分离,然而热量在板内侧扩散后,会出现向板外缘膨胀的情况,使得板发生回收。5) 将反变形法进行应用。在焊接前,利用焊件偏置的方式,将收缩力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要预弯焊接前的部件,也就是通过机械手段来使反向力形成,从而将收缩力进行消除。
对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使焊缝尺寸减少;②使焊缝拘束度减小;③焊接顺序科学、合理;④使焊件的刚度降低,使自由收缩的条件得以创设。对于焊接裂纹来说:①要将焊接材料合理的选择,对焊缝的化学成分进行控制,使母材及焊接材料中低熔点共晶物降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偏析元素,例如S 含量等,这是为了使热裂纹的出现得以预防。②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例如焊缝速度、电流等,让焊接截面宽度与深度比与工艺规定相符合,这样可以对热量输入有效控制。③对焊前预热以及焊后缓冷有效控制,使焊接接头组织得以改善,有效控制t8/5,这样可以使焊缝和HAZ 性能改进,从而使冷裂纹的出现得以预防。
对于焊接工艺评定来说,其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国内第一次生产的钢材、焊材等,在关键、特殊钢结构工程中进行应用;②在设计中关于钢材类别、焊接工艺等条件,在本次工程中施工企业第一次使用。对于焊缝质量控制来说,主要以外观检查为主:①检查表面形状,例如不规则的焊缝截面,弧坑位置,焊缝的连接点等;②焊缝尺寸,主要是指对接焊缝的余高、角焊缝的焊脚尺寸等;③焊缝表面问题,主要是指咬边、裂纹等情况。在我国《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中,与焊缝外观质量相关的规定有:①裂纹不能出现不熔合、以及留有焊瘤的情况;②焊接区域不能将飞溅物焊接。
①设计过程中要使不连续、不均匀以及缺口等问题进行避免,要尽量使焊缝的交叉得以避免,在焊缝间,保持最小距离超过100mm。同时,对于不等厚板的对称焊接头来说,不管中心线有没有对齐,都要把厚板形成坡度,再进行对齐。此外,焊缝的布置地点要合理,通过最少的焊接,使最优的效果实现。②焊缝位置选择要考虑到焊接、检查的便利性,对于焊缝的连接板的过渡要平缓一些。同时将筋端的锐角切去,板的端部要包角处理。布置焊缝时要保持对称,同时与中心轴相接近。③焊缝布置要与应力集中处避开,对于动载结构要格外注意。此外,在应力最大处不能布置焊缝。
①对称零件尺寸同一,使加工更加便利,这对于拼装过程中的互换性是有利的。将焊缝合理的布置,倘若材料的尺寸与零件长充尺寸相同,就要尽可能地将拼接焊缝减少;在布置焊缝时,要使构件的重心相对称,使焊接应力的集中、变形得以减少。②在连接零件以及构件过程中,要将不等截面、厚度相接进行避免,相接过程中结合缓坡的形式,可以使截面的形状以及厚度进行改变,让对接过程中截面、厚度统一,使传力均衡,能够使焊后应力、变形过大得以避免。钢结构不同节点,杆件端头边缘距离不能过于接近,大多错开距离不会低于20mm,使焊接质量得以保证,使焊接过程中热量集中上涨得以避免,这样会使变形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