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棚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近几年来市政建设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在实际应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环保性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为了可以有效地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损害,很多市政道路企业都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了给排水项目的设计作业中,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也是笔者将要与大家进行探究的核心内容。
海绵城市是指在水处理方面像海绵一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在降雨时将水收集起来,并有足够的吸收能力,其本身有蓄水能力,内部的储存空间将水进行保留,保证不产生外漏问题。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在城市中需要水的时候将水进行放出,经过水系统处理后能满足城市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不单单是对水的储存,还包括对水的处理和净化。
与传统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相比,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高城市对于雨水的利用效率,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给排水设计中,可以帮助市政给排水项目对雨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第二,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第三,降低气候变换对市政给排水项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当中绿化带属于较为重要的设施,可以发挥出分引流的作用,可是若不能把绿化带与雨水衔接起来,那么其应用效果会受到影响。以往的绿化带设计过程中,设计形式较为固定,将雨水排放点定在江以及湖等水体中,极少出现绿化带衔接的设计形式,所以如果排水需求较高,水体容纳量不够,那么会造成路面积水。可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先要按照不同绿化带形式,选择衔接模式,在存在较大排水需求量的地方,采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将其与绿化中心衔接起来,从而利用绿化中心植物的吸收能力,将累积的雨水消耗,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在排水需求量低的地方,可以直接把雨水排入到江、湖当中。
以往的人行道通常是使用不透水材料,在暴雨时来不及排出,对过往行人造成阻碍。现将人行道设计成透水铺装的方式,使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最大化利用道路人行道功能。考虑到人行道两侧会有绿化植物的存在,将两侧植物设计高度低于人行道,利于雨水向植物灌溉。
通常来说,设计人员会将市政道路中的车行道路面设计为非透水性的材料,这种设计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市政路面出的给水问题,引发热岛效应,而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车行道设计则采用了具有良好渗水性能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市政道路外表面的雨水储存量,通过还可以将其补充进地下水资源中进行循环利用。车行道设计要点如下:对于市政路面的最上层,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沥青材料;对于市政道路项目的中间层,设计人员则可以采用一些费透水性的材料,对路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路基受到雨水的侵蚀而产生安全隐患;市政道路路面与两侧的绿化带之间应当设置一定的坡度,通常控制在0.3%-6%范围之内,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求可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即为路缘石、路肩边沟两类。对于路缘石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平缘石以及立缘石。平缘石的优点在于能和地面高度基本持平,路面不会出现积水,促进雨水流通顺畅性的提高。而立缘石则与平缘石有所不同,它的高度高于路面,可以从一定程度控制雨水,有助于其流向雨水口。为确保路缘石汇集雨水的能力,可对其制作豁口、打孔,也可在铺设时预留一定的间隔,从而提升控制雨水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将市政道路项目与城市内的其他绿化项目相互协调,设计人员还应当做好市政路面的衔接带,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项目中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来辅助完成现阶段的设计,例如将LID源头渗透技术应用与下沉式绿地、市政道路缓冲带的设计施工中,加工中途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项目中的调节塘、植草沟中,将末端存储技术应用于雨水湿地建设中等等。
城市发展当中水是必须进行考虑的一种因素,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与人们生活当中,不能缺乏水资源的应用。因而,一定要做好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灵活使用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城市给水系统,充分将其的功能发挥出来,进而满足现实需要。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要坚持节能,设计存在严重水资源浪费的环节,灵活展开创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合理的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