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武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保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其差距和不足依旧存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方兴未艾,极大地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服务模式。但保险科技的发展仍有不足,如核心技术的生态结合缺失等,而且保险科技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在此背景下,直面保险科技浪潮,选择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策略,成为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必修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垄断到市场的形态转变期(1979—1991年),二是步入市场竞争的高速增长期(1991—2017年),三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质量发展期(2017年至今)。
经过接近40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已逐步成熟,具有参与主体多样、保费规模稳增、运作机制规范等优点。但这也意味着,传统保险市场正趋于饱和,各类型保险主体都面临着整体转型升级的问题。而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各保险企业图谋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话题[1]。
保险科技的兴起,对原有的传统保险经营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第一,体制机制对于创新落地的支持作用并不显著,大多数保险公司虽有科技创新策略,但在策略落地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第二,现有客户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数据孤岛”现象较为普遍,保险公司的开放意识仍不足;第三,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相对较低,虽然已有一定投入,但目前的投入程度仍属初级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2]。
保险科技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对行业的冲击及重塑。目前越发兴盛的保险科技对于保险业务模式所产生的冲击,表现在以下方面:
保险营销的服务,是最先受到冲击的。主要体现在销售服务的数字平台化,能带来比较友好的接触界面,强化客户体验。尤其是对于线下的个险业务,通过线上化平台的建立,能实现销售流程的简化,大幅提高销售效率。这也是对传统保险业务模式冲击最大的方面[3]。
利用保险科技,实现产品创新,是保险科技对传统保险业务模式的一个全新冲击。比如,目前逐渐流行的技术驱动型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健康保险模式)、UBI保险、网络安全保险、MGA房屋保险、中小企业保险、农业保险、P2P模式保险等,都是在新技术冲击下创新的保险产品。
保险科技在客户保全、理赔、增值服务等领域的提升同样显著,带给传统保险业务模式较大冲击。比如,区块链技术对于客户信息保全的提升,物联网技术对于客户健康管理的保障,都为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对公司的黏性提供了帮助。
保险科技对于保险公司的资讯管理和信息展示同样提供了良好契机,冲击了传统保险业务模式[4]。如保险线上化平台可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教育;自媒体建设为保险信息传播提供了优质载体;另外,打破传统的单向销售方式,实现与客户的深度沟通,有助于对客户需求的二次开发。
保险公司尤其注重对风险数据的管理。因为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决策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风险数据的质量,以及风险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在保险科技、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保险公司通过建立风险预测和产品定价模型,能获得更为全面和精确的预测,有助于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5]。
保险公司的科技创新策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1)首创/跟进策略维度:根据保险科技创新策略的主动性强弱,可分为首创策略和跟进策略,也体现了保险企业对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6]。
(2)自主创新/分包联盟策略维度:按保险科技发起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自主创新模式与分包联盟模式。前者强调建立科技公司,自主研发技术,获得专利成果;后者不单独设立法人机构,而是借助外部技术能力,采取合作的形式实现技术应用。
中国平安作为全球领先的保险公司,聚焦“金融+科技”,采取自主创新的科技策略,建立平安科技子公司,实现了多项专利申报;同时坚持“首创”策略,研发掌握了“三大核心金融科技技术”,引领科技创新[7]。
首先,科技赋能金融,平安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技术助力业务降本增效,优化体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技术赋能业务,尤其是AI技术与传统业务模式的结合;第二,新兴技术赋能管理,平安中后台运营管理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比如,财务部门的智能预算预测系统,对业务财务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业财融合。
其次,科技赋能生态,平安围绕客户衣食住行,同时关注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索。例如在智慧城市方面,平安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为城市发展赋能,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已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超过100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推广。
2.2.1 华夏科技创新策略关键:客户为中心
华夏保险同样借助科技创新的方式带动自身的发展,并且显露出自有的特点,即“简单易懂,有效落地”。这与华夏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科技策略密不可分。
第一,注重对客户需求的挖掘,有的放矢。一方面,现有业务流程的创新升级可行度高,改进效果直观可视,属于“微创新”,为此,华夏每季度开启“双创”评选并予以激励;另一方面,对于潜在客户需求实现的创新形式,属于“重大创新”范畴,华夏从立项到验收实现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保障技术创新落地。
第二,注重技术成熟程度,灵活变通。华夏保险充分考虑了技术本身的成熟度,结合实际销售应用场景,灵活采取自主研发或外包合作等形式。
2.2.2 华夏保险科技策略亮点:支持机制创新
华夏科技创新策略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机制支持,这也是华夏科技创新策略具备代表性、实现迅速落地的关键。
第一,平台思维支持。华夏以创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切入点,在“研发、立项、验收、激励、专利、交易”的各个环节,分别建立相应平台。
第二,激励机制支持。创新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激励支持。华夏保险在行业内首创“双创”评选,并形成了“年度+季度”的评选体系。秉承“无论项目大小,只要有创新、有创意,就可以参选”的理念,全年无间断地营造创新氛围。
第三,市场机制支持。华夏保险在行业内首创“内部市场化”机制,建立从目标制定(策略层)—预算管理、人才流动、项目交易(资源层)—成果激励(绩效层)的市场化机制,将市场机制引入组织内部,打破组织壁垒,激活内部活力[8]。
2.2.3 华夏科技创新成果
自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策略以来,华夏保险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业务销售、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升级。具体如下:
第一,销售理念家庭化。华夏保险的销售理念从单一产品到家庭配置,围绕家庭保障样板间概念,实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中产家庭,为客户资产保驾护航。
第二,客户服务差异化。华夏保险围绕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匹配相应保险科技,实现差异化的客户服务。CRM系统支持下,客户分级服务、标签管理、画像分析均有效开展,初步实现了“精准营销”,产出保险微门户等优秀产品,助力了渠道业务发展。
第三,前线经营自主化。华夏保险秉承“众创传家”的理念,为前线代理人自主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品牌形象支持。借助全新的自媒体平台,传播销售理念,降低沟通成本,提升代理人个人影响力。
第四,销售支持智能化。需求计算器、核保算算、TMS等一系列智能化销售支持工具全面落地,减少销售流程和沟通成本,服务前线,提升客户体验。
总的来说,在中国保险市场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型中,保险科技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科技创新策略,是实现保险公司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
虽路径不同,但保险公司科技创新策略的选择,除了评估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之外,仍应“以客户为中心”,根据现有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策略。
支持机制主要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形成全公司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创新;二是规范重点创新项目流程,加强项目管理,实现管理层对重点创新项目的把控;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既能激活组织内部活力,最大化项目价值,又能将创新项目开发的全流程与市场充分对接,使客户需求直接触达项目。
保险公司可围绕技术成熟度本身确定策略方向,同时结合客户需求,形成相应的科技创新策略。
极具创新应用价值的技术,比如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应作为保险公司布局保险科技的关键领域,保险公司应在这些领域进行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等;同时,保险公司应将技术与保险业的各类场景深度融合,全面改进业务流程,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针对成熟度较高但应用潜力相对一般的技术,如云计算等,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与拥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合作,共建平台,与科技公司共享技术,实现合作共赢。
至于那些具有巨大创新潜能,但成熟度不高的新兴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虽然当前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但有助于保险公司未来改变商业模式。对于这些高潜技术,保险公司应以前瞻思维积极布局。但同时,由于这些技术投入不会立竿见影,保险公司更应量力而行。
而针对并不具备高应用的新兴技术,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业务布局,有的放矢地切入应用,包括自身开发,也可借助合作伙伴部分渗透,但不应投入过多资金,造成资源浪费。
面对保险科技发展布局这一趋势,各大保险公司选择的科技创新策略有所差异,本质上各家公司科技创新策略选择无好坏之分。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应全面围绕客户需求,不能不切合实际地一味模仿;二是应全面评估新兴技术的成熟度,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三是应全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土壤,有效督导、激励、推广,真正营造科技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