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爱苹
(作者为河北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曾有十余年企业咨询的经验)
继今年10月2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船工业、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后,11月26日,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2019年的重组恰逢是其拆分20周年,这20年里,南北船的发展有交集更有差异化。如果说很多重组带有兼并的意味的话,南北船却是典型的强强联合,为的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继今年10月25日,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后,11月26日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同志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重组后的中船集团也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资料显示,新成立的中船集团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的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再来看掌舵者,雷凡培可谓是专家型管理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一直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到2018年3月才空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对于此次重组,他表示:“两船重组对加强海洋强国建设、加强制造强国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对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9年,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成“南船”(中船工业)、“北船”(中船重工),2019年的重组恰逢20周年。这20年里,南北船的发展有交集更有差异化。如果说很多重组带有兼并的意味的话,南北船却是典型的强强联合,旨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随着南车和北车、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等央企开启强强联合以来,两船重组呼声日高。2019年年初,国资委就强调,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今年7月1日,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通知:中船工业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资本市场对两船推进合并的“官宣”反响热烈,两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直封涨停板。直到10月25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有关公告,两船重组尘埃落定。
随着中船集团的成立,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降至95家。业界普遍认为,两船重组是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又一重大事件,也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船舶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升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
的确,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国外造船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在此背景下,两船整合恰逢其时,能够实现研发设计和产业协同,进一步合理布局、资源互补,加快做强做优做大。
众所周知,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原本就是一家,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后来被称之为“南船”和“北船”,主要以地域区分。其中,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船舶总装、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业务)归属中船重工(北船),长江以南的船舶总装资产划归中船集团(南船)。北船偏军工生产,南船民品居多。
中船重工即“北船”,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目前,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中船工业即“南船”,成立的时间同样也是1999年7月1日,其官方介绍同样称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再往前,可追溯到建国伊始,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并先后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局、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
20年前,南北船分拆的大背景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目的是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同时建立适度竞争机制,以利于企业搞活等目标的实现。而随着20年的发展,国内外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全球船舶行业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尤其是民品船舶业务。因此,合并清理南北船重合的业务,减少内耗,去产能,提升整体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很重要。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解读也是南北船合并的初衷,对此,雷凡培的一段话最能说明问题:“两船”20年后的再次合体,变大的不仅是体量,更有市场的竞争力。“过去两个船舶的科研生产制分布是有差异的,中船工业这边是以民船和民船制造为主,兼顾一部分军品。中船重工这边是以军工科研为主,所以两个的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国家船舶工业的发展,重组以后应该说效用还是很大的。从我们过去在造船的吨位数来计算和造船的年订单量,以及手持订单量这三个指标来看,2018年,中船工业造船保持在世界第二造船集团水平,中船重工是世界第四,我们两家合并了以后,现在就成了第一大造船集团。两个集团的重组整合,也为我们落实党中央提出来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
雷凡培说,过去20年分拆的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两兄弟各自发展壮大,但相互间的协作却从未断过。未来,中船集团还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的确,在过去20年里,“南北船”密切协同,共同完成了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舰船装备的研制任务,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南北船”与欧美和日韩等造船强国同台竞技,将中国民用船舶推向世界。20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南北船”的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撑我国成长为造船大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运事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拆分之后的南北船其实一直在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中船工业以民船和民船的制造为主,兼顾部分军品,中船重工则以军工科研为主。的确,经过20年的发展,也实现了与当初拆分的初衷一致,即“建立适度竞争机制,以利于企业搞活”。
笔者认为,此次强强联合,优势有三:
第一,在“集中优势干大事”的当下,南北船的重组是应景的。资料显示,按照规划,合并之后,中船集团将是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将坚持把军工科研生产任务作为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船集团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运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就南北船本身而言,此次重组有利于中船集团抵消内耗,进而集中优势资源, 聚焦主业实业、实现创新发展。在发展壮大主业实业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压缩一般性贸易规模,不断提高实体制造业的比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科研开发与装备集成等优势,加大海洋防务装备和船舶海工装备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转化,壮大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中船重工具有军工、民船的科研和制造优势,致力于建设“船舶行业以军为本、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全球领军企业”。业内分析认为,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航运业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两船”再次牵手,中船集团“起航”,有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下一步双方需要在业务、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全面推进整合,切实放大重组效能。
第三,对行业市场而言,消减“两船”的一部分过剩产能,给市场留出更大空间。“两船”造船产能加起来不到全国总产能50%,还有更多的产能存在于其他一些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从产品细分市场来看,其各大主流船型的在手订单占比均不到全球的15%,市场空间还很大,也不会触发垄断。中船集团在150个国家和地区有用户,以今年为例,780亿元的民船,大概80%也就是接近600亿元卖到国外,也是我们国家重大装备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一个标志,所以,国内市场还大有作为。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创新驱动方面,中船集团提出将瞄准卡脖子问题,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系统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推出技能先进的产品。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步伐,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船舶建造生产组织方面的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对中船集团,对整个行业也是最大的利好。
“企业的并购重组是经营发展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中央企业来说,推动重组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对媒体这样说。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持续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工作将主要从三方面发力:更加注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更加注重做强做优主业实业,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更加注重发挥协同作用,扎实做好整合融合工作。
对于彭华岗口中的融合,雷凡培表示,“我们将加快一体化融合,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要稳妥高效促进文化融合,切实发挥重组效应,实现1+1>2的重组效果。苦练内功,加快处僵治困,进一步促进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激发发展内生活力;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统筹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造船完工量、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上全面领先,位居世界第一,所占份额分别占到全球的41%,42.4%和44%——也就是说,从量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同时,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低附加值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全球首艘通过国际船级社认证的3.88万吨智能船舶,全球最先进的6000吨抛石船,全球最大的3.8万立方米乙烯运输船等高端船型都已成功交付。显然,南北船在2017年就已经苦练好了起航的条件,如今,只待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