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28 03:37王敬王荣鑫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理念理念德育

王敬 王荣鑫(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理论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灌输和过分表面化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过分强调灌输,讲课纯粹属于填鸭式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自身理论知识的积累,极易使教师产生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心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裹足不前。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表面化,不少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原封不动的进行讲解,对深层次的知识挖掘不够深入,课外延伸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想在这一学科学习更多内容的同学的需要,使他们对简单重复的课堂内容产生反感,进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灌输和过分表面化的现象同样也不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和死板。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这支队伍还不稳定,专业化和专职化水平不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壮大。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并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学习,专业理论水平不够牢固,理论功底不够深厚,极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因专业能力有限出现思想动摇及半路转行的现象,造成师资力量的减弱与师资队伍的波动,导致教师更换衔接不畅,影响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进程和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不少高校的政治教师由于地位低、工资少、工作量大和发展前景不乐观等原因,使他们顾虑重重、教学不专一,随时可能出现发展副业和辞职的问题,导致高校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稳定。此外,部分高校领导过于重视学校的硬指标建设,大搞办学规模,重点关注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大办科研项目,相对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物质投入,在课程设置上和人员编制上都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

(三)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相对迟滞

部分高校及教师对国家和政府倡导的先进德育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比较滞后,贯于固守陈旧的德育理念,不积极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理念,不愿意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与实践,甚至出现抵触学习新理念的不良情绪,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更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甚者对国家和政府所倡导的先进德育理念只做表面工作,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只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工作,形式主义比较盛行,严重阻碍了新教育理念进校园、进课堂、入心入脑的现实路径。此外,高校还存在教师更新速度慢、年龄结构安排不合理、年长教师数量比较多等问题,年龄大的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接受速度和领悟程度相对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理念的传播与推进,从而影响学生对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不利于学生及时更新观念、掌握社会新动态、新资讯、新政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后于社会发展趋势。

(四)合力尚未形成

首先,从当前来看,社会、高校、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这三者之间尚未形成彼此支撑、互相融合与贯通的局面。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经常出现独立工作、互不协作、衔接不利等现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其次,高校的全部教职员工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职责和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使命,但他们之间往往缺乏合作与交流,没有形成通力合作的德育培育机制,影响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德育效果的显现。再次,社区、社团、网络等阵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德育功能的系统发挥。一些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相互分离,衔接不畅,不能里应外合、通力合作,不利于教育实效性的发挥。最后,高校三大育人体系尚不完备,即“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体系之间没有形成牢固的团结合作关系,影响对学生的全面观察和教育,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二 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显著的作用。由于当前大学生出生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他们身上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秉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方法来顺应大学生的变化与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配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互动性极强等特点,[1]能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教具具有记录、储存、传输、显示、加工等功能,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授课,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走下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经常与学生谈心、讨论时政热点问题,并相互交流见解与感想。当发现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或犯严重错误时,教师应多观察学生最近的行为方式,寻找所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恶言批评学生、不打击学生、不一味指责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构建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

首先,从队伍建设来说,高校要从教师队伍的整体布局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稳定强大的师资队伍,既能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人力支持,也能为提升教育水平创造条件。其次,从学习探讨角度出发,应加强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组织管理经验,并互相派遣教师进修培训学习,进修期满后返校做学术交流报告,把对方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校的每位教师,并在教师之间开展学习新理念的相关活动,以巩固先进理念的学习成果,使新理念深入人心。当教师有了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的热情和动力时,并且获得极大成效之时,就极可能激发满腔的工作热情,使之不断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最终稳定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行业。最后,从制定规章制度而言,高校应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选拔教师,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工作考勤制度,对教师的出勤率做到一周一总结,一周一汇报,一周一评比,一周一奖罚,对于长期坚守工作岗位及表现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嘉奖和精神鼓励,以保障教师长期稳定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来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三)革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动机决定行为模式。革新教育观念,是做好高校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为此,各高校要始终贯彻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全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植根于教师的内心深处,并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坚守,形成接受与学习新理念的习惯,培养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养成弘扬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习近平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立德树人,应该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扣时代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为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先进的理论体系作为大学生的评判标准,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因此,高校贯彻先进正确的理念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和行动指南。

(四)建立家庭学校沟通机制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系统的因素,但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学校和家庭两大主体因素。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明理成才的重任,两者需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需施力均衡、通力配合、齐心协力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正确价值取向的养成。为此,学校和家庭之间应经常性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以电话、视频、微信或QQ等快捷便利的通讯方式,相互告知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以便学校和家庭更多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为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思想上出现了不良倾向或严重问题,应该及时地向学校及教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配合及帮助,以便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处理解决问题,协力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总之,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适宜的引导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两者相互扶持、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练就新本领、弘扬主旋律,争做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新理念理念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