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认知和能力调查研究*

2019-11-28 03:37王周凯欣符英丽海南医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意识心理

王周凯欣 符英丽(海南医学院)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比之前快,加上我国健康管理水平发展较慢,人们每天要做繁重的工作且不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导致亚健康、慢性病人群逐年增长,给自身及国家带来很多额外的麻烦。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引领下,人们的健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自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自我保健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由以前的简单治疗向保健、健康预防转变。所以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健康管理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主要途径。自我健康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亚健康及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亚健康及慢性病的发生。

二 自我健康管理认知和能力调查研究

(一)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选取海南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为调查方法。在学校中选取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实际有效回收294份,有效回收率98%。本次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学生的自我健康认知状况,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心理健康情况和自我社会环境管理能力。调查采取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采用匿名方式,要求学生自行填写,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现场统一回收。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比较,进行数据整理。

调查发现11.2%的学生认为对健康的概念非常了解,34.7%的学生比较了解,37.8%的学生一般了解,12.2%的学生稍微了解,4.1%的学生则不了解。调查对象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报纸占3.1%,书本占37.8%,杂志占8.2%,健康宣传册占15.3%,网络占30.6%,其他占2%。在调查个人的健康主要取决的因素中,66.3%的学生选择生活方式和行为,18.4%的学生选择生活环境,8.2%的学生选择医疗服务,5.1%的学生选择预防保健措施,2%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在该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半的人对健康的概念一般了解,稍微了解,甚至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认为个人的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他们的健康知识有三分之一来自网络,但是还有33.7%的学生不明白个人健康的主要取决哪种因素,这说明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不足,学生对健康方面的认识不足。

在调查对象中,62.2%的学生在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需求里选择定期体检,58.2%的学生选择健康教育,53.1%的学生选择健康咨询,40.8%的学生选择健康评估,25.5%的学生选择建立个人健康档案,40.8%的学生选择医疗信息服务,35.7%的学生选择心理指导,2%的学生选择其他。对于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健康咨询、定期体检,对其他的健康管理项目也开始有了解并有需求。6.3%的学生认为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是在生活行为方式中,59.1%的学生每天休息时间低于7 小时,38.8%的学生有经常熬夜的习惯,42.9%的学生有偶尔熬夜的习惯,80.6%的学生偶尔甚至不会有意识地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三分之一的学生一周运动时间在1 小时以下。这些结果说明学生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和行为上存在矛盾,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弱。在压力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可知,46.9%的人来源于学习,在应对压力上,多数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通过转移压力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甚至压抑。依据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不良嗜好及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但是76.6%的学生愿意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培训,也愿意心理健康问题时愿意寻求相应心理老师或者组织机构寻求帮助。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急需加强,比如多数学生在重要场合会感到紧张,但能基本表现自我,大学生需要提高这种应变能力,使自己尽快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换。

(二)调查结果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课程任务繁重、学习紧张、运动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健康意识有较全面的理解,但大多有自控能力差,对自我健康管理方面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对自身控制的能力,倡导绿色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大学生对自我合理管理的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认知仍处在发展不全面的阶段,人际交往能力仍有所欠缺。对此问题应从大学生自觉对自我教育和学校主动对大学进行心理教育两个方面着手,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特有的资源环境的优势,向学生全面宣传有关健康的知识,开展对自我健康管理技能的课题,提高人群的生活健康意识和生存质量,以便减少家庭、社会甚至是国家对疾病治疗等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挫能力、竞争意识,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这些措施需要有一个完整有序、具有使用价值和符合科学规律的理论进行思想指导。

三 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不足之处

大部分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同学们也有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会引起身体健康问题,但认知和行为上存在矛盾。也是因为对其认识上的不到位,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不注重自身的生活方式导致。面对崭新的环境,只有少数人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合理有序,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怀疑态度,大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普遍缺失。此外,由于这一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溺爱和教育方式不当等会导致当代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所以遇到挫折就会有烦躁感,没有耐性,甚至颓废、一蹶不振,缺少适应社会的相应能力,而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而且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能力、抗压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的下降,使得大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不高。对心理健康问题及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心理问题难以调解,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方面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健康管理与组织建设,简单地将之归属为卫生部和体育部的工作职责,并没有上升到学校的管理高度。老师们则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状况,这对也影响了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健康实施的效果。此外,学校体检缺乏连续性,通常是入学体检后就再也没有组织过,体检走过场无相应的效果。因此健康体检应该作为一项健康监测的项目对学生们的进行健康评估、干预。

四 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对策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主体观念和健康意识,有自己的分析和主见,有较强的自我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能力。使学生在了解自我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自觉地参与锻炼,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工作应变力、人际交往力、竞争意识,降低疾病发生率、对大学生终身追求健康身心和自我健康管理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因心理出现问题而表现出来的怪异行为。开设心理咨询机构,设置心理课程,使学生心里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部分学生的健康意识的仍存在模糊不清的现状,学校需加大对健康概念内涵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多样的媒体手段,设立有关健康教育的专栏等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宣传。

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疾病以及存在健康问题,做到三早预防原则;得到医生合理的建议,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相关身体指标的变化与发展,为医生诊疗以及自我保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除了传统的入学体检外,学校应该组织学生至少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提高学校以及大学生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确保全部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

应当不断地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抓家庭及社会的教育,使学校,家庭及社会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国家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投入力度,重视高校健康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设备资源建设。高校同时也要提供相应的配套资源准备,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真正发挥其作用。指导大学生在健康管理上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其他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基本自我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意识心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