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霞 王月琦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江苏盐城 224100)
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助益良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思维来完成一系列知识探究[1]。学生在高中时期掌握信息技术、打好基础虽然未必能在高考时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且形成良好的认知,可规避学生对不良网络的沉迷,促使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正确辨别信息。教师应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挖掘学生的信息技术潜能。
选拔任用项目总体不仅要坚持“德才兼备”,还必须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用人导向。由于总体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总体掌握设计变更的权力较大,插手项目建设的机会较多。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项目总体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企业忠诚、对自己负责,以确保工程优良、人才优秀。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Multi-energy Supplement of Wind Power,Solar Power and Energy Storage XU Xiao,YANG Hao,PEI Luyao(120)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占时较少,当展开信息技术的新课授课时,部分学生对之前的内容遗忘得所剩无几。加之教材信息有所滞后,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仍是老生常谈的内容,其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课程教学颇有零碎感,使学生前后接触的理论实践信息没有共通性,导致他们的记忆较为混乱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演示理论,在实践中使学生逐渐理解知识与技能,并达到能够应用的程度,要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前学生操作的机会少,实践内容比较滞后,加之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网络学习环境,学生只能被限制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中,形成思维定式[2]。
因为信息技术尚未纳入高考,在当前应试教育功利心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教学并未引起学校的重视,师资力量不够,课时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受大环境影响,学生较为忽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很少有时间探索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多停留在电子产品应用上。他们在较为紧张的高考备战状态下,对信息技术学习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
教师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前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拓展。例如,学习文件的分类,可以以旅游为主题,准备多个景点相关的多种文件格式,如黄山、太湖等多个景点的图片、视频、攻略文本、音频、PPT 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对文件进行分类,并对自己的分类方式进行解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分类的思想,课程目标清晰明了,完成度较高。课程目标的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形式着手,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如今,智能手机提供了很多生动便捷的视频、图片制作App,教师可利用这些App 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轻松了解bmp、jpg、gif 等多种图形文件之间的区别,掌握常见的动画、视频文件格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达成课程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与喜爱程度。
临床检验工作服务对象是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然而,学生在与其沟通时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交流内容匮乏,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沟通技巧欠缺。前者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后者则表明平时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缺位现象。无论何种原因,沟通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对解决临床问题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六)牧草种植及秸秆青贮等加工利用情况 2011年全县发放优质黑麦草、甜高粱、青贮玉米和三叶草等优质牧草大约3吨,种植牧草近3 000亩。目前秸秆利用率较低,2011年仅利用玉米秸秆700亩。青贮技术尚未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应用计算机处理学习、生活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学生越来越常态化地使用文本编辑软件编辑排版论文、制作电子小报,用photoshop 设计制作班旗,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成绩……在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教学模式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新课程改革将程序设计提到重要位置,要求教师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对学生模块化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教学难度极高,教师应以实践为基础,引领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适应智能化时代做好准备。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有的对常见信息技术知识已十分熟悉,有的还存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尽可能开展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进步[3]。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设置分层任务。例如,在学习photoshop 的使用时,虽然很多学生已借助形形色色的手机“p 图”App 对图像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种专业软件的使用却无从下手。教师可提供教学辅助视频,让学生利用视频提供的操作技巧对图像进行个性化处理,以夯实基础操作能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按照拓展视频进一步完成难度系数较大的图像处理任务。分层教学能让后进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让优等生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教师的侃侃而谈,营造更轻松自在的氛围,利用任务驱动,在有趣味性的话题中达成教学目标。算法的概念枯燥而乏味,教师直接讲述理论,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将算法概念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教学任务,在层层任务解锁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逻辑思维慢慢形成,他们融入层层问题解决中,逐渐忘却对编程的恐惧。随着任务的层层推进,简单的算法跃然纸上。有效任务的设计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物理、语文等学科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衔接主流学科,强化知识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例如,教师布置生肖计算的编程任务。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趣的组成部分,从了解生肖有关的传统知识到数学中关于属相的推算方式,再到寻找轮回的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算法,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方法来描述算法,展示学生多样化的算法。教师应剖析不同算法的可行性及效率问题,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最终利用生动易操作的程序设计平台,让学生在平台的帮助下尝试自主完成程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信息技术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变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综上所述,教师应了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打破现有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困境,从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出熟悉电子产品相关知识的范围,积极探索更广阔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在此技术上找寻对策,促进教育变革,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