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清水镇中心小学,四川 资阳 641309)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师要想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提取出其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些知识和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学到加减乘除的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扮演销售员和顾客。顾客把要购买的商品给售货员,再由售货员进行运算和报价。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趣味性的活动中,又能从中训练自己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要注重把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比如,小学数学一个最为主要的题型就是所谓的“应用题”,在给学生们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在那道题的情境之中,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关联到一起。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就会被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数学加以完成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去超市购买商品、商品打折和满减、计算日常的收入和开支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意识。这种对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挖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其学习数学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