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帆 谢建珠
【摘 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与ABO血型的关系及可能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搞好血液管理和安全输血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1]。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输血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及输血反应反馈资料等,对2017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2017年28606人次输注各种血液成分63607袋,有141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发热反应28例,占19.86%,过敏反应108例,占76.60%,其他反应5例,占3.54%;男性患者87例,占61.7%,女性患者54例,占38.3%;急性白血病81例,占57.4%,孕产妇5例,占3.5%,多发性骨髓瘤5例,占3.5%,肝癌4例,占2.8%,其他46,占32.6%;婴幼儿0~6岁11例,占7.8%,少儿7~12岁3例,占2.1%,青少年13~17岁10例,占7.1%,青年18~65岁111例,占78.7%,中老年66~6例,4.3%。
【关键词】急性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02
输血是指将血液经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输血的治疗作用除了能补给患者血量、维持其血容量,提高血压以避免出血性休克以外,还可供给其具有携氧能力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携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症。但输血也存在风险 , 输血是传播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艾滋病、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 ) 等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方式 , 可能导致发生输血的多种不良反应 , 严重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输血中或者完成输血后患者发生的不能通过原发疾病阐述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 是严重的一种输血安全问题。此文实验对象是 2017年 1月 ~2017 年12月本院的 14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种类、原因 及临床特点, 给出有效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7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某院接收的 141 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
1.2 方法 参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 发放每袋血液过程中都需要附带不良反应回执单 , 且当天回收 ,并且需要医务人員对输血中以及输血后患者反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 认真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 , 保存汇报单, 输血科每个月进行统计分析 , 及时汇报到医务科。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取血科室临床认真记录和观察分析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 包括发热反应 (输血前患者不存在发热现象 , 但输血 2 h 后或输血过程中体温升高程度≥1℃ )、过敏反应 (在输血 2 h 后或输血过程中皮肤立即出现荨麻疹、瘙痒、休克、皮疹、喉头水肿等情况。溶血反应:患者发生酱油样尿、黄疸等情况 )、其他反应 (患者存在针刺样痛、全身不适、心跳加速等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类型、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输血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41 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情况 14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发热反应28例,占19.86%,过敏反应108例,占76.60%,其他反应5例,占3.54%
2.2 患者输血类型比较 输入血浆类 13 例、 血小板 68例、红细胞 45例 。
2.3 男性患者87例,占61.7%,女性患者54例,占38.3%;
2.4 前四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疾病及比例,急性白血病81例,占57.4%,孕产妇5例,占3.5% ,多发性骨髓瘤5例,占3.5%,肝癌4例,占2.8%,其他46,占32.6%;见表1。
2.5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婴幼儿0~6岁11例,占7.8%,少儿7~12岁3例,占2.1%,青少年13~17岁10例,占7.1%,青年18~65岁111例,占78.7%,中老年66~6例,4.3%:见表2。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实际上是输血后或者输血中患者出现不能通过原来疾病进行阐述的全新临床体征和症状。输血不良反应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具有较病死率 , 但发生率较低。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以及发热反应。本文对2017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2017年28606人次输注各种血液成分63607袋,有141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发热反应28例,占19.86%,过敏反应108例,占76.60%,其他反应5例,占3.54%;男性患者87例,占61.7%,女性患者54例,占38.3%;急性白血病81例,占57.4%,孕产妇5例,占3.5%,多发性骨髓瘤5例,占3.5%,肝癌4例,占2.8%,其他46,占32.6%;婴幼儿0~6岁11例,占7.8%,少儿7~12岁3例,占2.1%,青少年13~17岁10例,占7.1%,青年18~65岁111例,占78.7%,中老年66~6例,4.3%。干预和改进措施:①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输血前使用抗组胺药,或应用类固醇类药;合理选择血液及血液成分,不输注有过敏史献血者的血液;对体内伴IgA抗体的患者需输血时,可输注洗涤红细胞等不含IgA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同时加强输血过程的监测,若发生过敏反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②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对反复发生发热性输血反应者采取预防措施,输血前预服退热剂等。建议有发热反应史的患者输血时加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或选用洗涤红细胞等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成分。③干预和改进措施已通过输血科反馈给临床科室。
参考文献
盛男.100 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3月第14卷第9期 ,2019, 3(14):83-84.
宛凯玲.120 例输血患者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抗感染药学,2019,2(6):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