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医学》课程在医学专业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11-27 09:21洪兰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

【摘 要】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与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生理-心理-社会”新时代下的医学模式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认可和推崇。高校医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教学与技能实践,更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可以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学的改革,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全面提高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医学 沉浸式教学 人文教育

一、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指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普遍医学教育领域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大多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实现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到新时代下“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想上的转变,缺乏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而导致的医患冲突和医疗风险,从而引发社会舆论让医者不知何去何从。《“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疗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提是全面建设健康社会,证明人文素养和关怀在医疗过程之中的必要性。调查研究表明[1],融入人文教育的医学生精神科臨床医学实习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医德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专业技能,从人文关怀角度认识疾病产生,加强沟通减少医患冲突和医疗风险。因此,医学院校要在培养具备精湛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将高等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现代社会实际基础上紧密结合,推动医学人文教育成就型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空洞的说教方式,改革创新医学人文学教学模式。

二、构建新型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沉浸式教学是一种突破以互联网为平台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托虚拟现实、全景影像等技术,运用计算机、手机终端进行全方位的知识点授课,通过搭建接近真实的交互式学习平台,以场景式教学,实现了传统独立的医学教学向人文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实时交互,构建情境式的课堂环境,重塑活力课堂[2]。在实践应用中,沉浸式教学常被用于外语教学领域,结果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3],研究显示,沉浸式教学模式被应用于环境技术设计专业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4]。以上为沉浸式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也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传统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过于抽象理论化,脱离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对专业的热爱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在互联网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师生之间不能实时互动,教学成果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学科又存在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课时不充足,师资建设不理想等诸多难题,通过沉浸式教学课堂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跨校区收视国内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同时可以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互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我国医学人文学教育发展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新型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全能型医学人才。

三、强化教育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关怀和同情是医者给予患者最初的帮助,医者仁心,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缺少人文关怀和沟通,即使是在精湛的医术也是冰冷没有人情温暖的。学医的道路十分艰苦,大部分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人文素质相关的实践,导致知行不能合一。教学实践的匮乏是当前医学人文素养的现状,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医学生难以将所学医学人文知识与实际医疗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加之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对于结合实际全面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十分必要。将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增强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体系,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样化见习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工作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人文素养,端正工作的态度,尊重和敬畏生命,增加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减少医患冲突,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结 语

“医乃仁术,医者仁心”,仁德是医术的本质特征,仁爱关怀也是抚慰患者除治疗以外最有效的帮助,医者在完善医术技能同时应具备尊重和珍视生命的思想观念,恪守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行医原则,建立淡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现代医学人文教育在培养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医者职业道德方面不可或缺,在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教育者要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文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及时反馈教育成果,不断提升改进教育模式,信息化技术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教育不应该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基于沉浸式教学理论构建“生理-心理-社会”新型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将培养具备高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巍,向美玲,高炳珠等.人文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精神科临床实习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6):137-140

[2] 梁福春.以“沉浸式教学”为突破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设计与实现[J].传媒教育,2019,(16):86-89

[3] 周佳怡.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 2019,(10):225-227

[4] 朱宏炜.人文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精神科临床实习的影响[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5):68-70

作者简介:洪兰 (1982)女 吉林省和龙市 讲师 研究生学历 延边大学医学院 循环生理学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医学
医学写作的概念
医学的进步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