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凌晨两点左右,三明这座山城的大多数居民还在熟睡,家住梅列区徐碧村的李文荣却早早起床了。他简单洗漱,吃点东西后,带着渔具,骑车来到徐碧大桥旁。在沙溪河边,有一条老李专门用于捕鱼的竹排。老李麻利地跳上竹排,摇着船桨,划船至宽阔的河面上。他布渔网,取鱼篓,忙得不亦乐乎。上午十点左右,老李的竹排又停靠在了老地方。尽管衣服几乎湿透了,但老李还是很开心、很满足,因为竹排上有他的劳动成果——有时一天能捕到三四百斤鱼,最差时每天也能捕个一二十斤。上了岸的老李,把水箱里和网袋里的鱼虾,用自行车驮到鱼店卖掉,然后回家补觉。他这一天的渔民生活就算告一段落了。这种昼伏夜出的打鱼生活,对于老李来说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光景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只有老李自己心里清楚。
李文荣是莆田市人。他初中毕业后,在当地农村下乡,当过知青队长。年少的时候,李文荣就迷上了抓鱼,常常和小伙伴们到木兰溪河畔钓鱼。1970年,三明重机厂招工,李文荣只身从莆田来到三明,成了重机厂一名国营工人。闲暇时,李文荣经常到沙溪河边转转。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打鱼的老人,便主动攀谈,说自己非常喜欢捕鱼这个行当。老人被李文荣的真诚打动了,就隔三差五地带李文荣到他的竹排上,教他打鱼。本领学到家了,李文荣弄了一个竹排,想单独打鱼。老人告诉他,这沙溪河里的鱼,可不能随便捕捞,必须得到市渔业局批准才行……办了渔业证的李文荣从此开始了他的捕鱼生涯。在重机厂上班是李文荣的第一职业,在沙溪河上捕鱼是李文荣的第二职业。准确地说,捕鱼是李文荣最大的乐趣和爱好——一个人摇着竹排在沙溪河上捕鱼捉虾,有清风明月相伴,那是何等的自在逍遥呀!
年轻时,一表人才、聪明好学的李文荣爱好广泛,志趣高远。除了捕鱼外,他还喜欢吹笛子,在三明地区文艺汇演中拿过二等奖;他喜欢武术,武艺相当了得,三五个人根本无法靠近他;他喜欢炒股,水平虽然马马虎虎,但是没有赔过钱;他还是篮球场上一名“猛将”,打起球来虎虎生风,进球的概率相当高。上世纪80年代,李文荣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尽管生意场上应酬很多,但他每天夜里两点左右都会准时起床,到沙溪河上从事他乐而忘忧的捕鱼生活。后来,由于夫妻离异,李文荣曾經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对朋友们说是沙溪河救了他,当他站在竹排上捕鱼的时候,人世间所有的不快和烦恼都没有了……提起沙溪河,年已六旬的老李话语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沙溪河是个聚宝盆,这里少说也有三四十种鱼。在老李的眼里,沙溪河就是衣食父母,就是生生不息的母亲河。
提起年轻时捕鱼的光景,老李说那时候沙溪河的水可真清啊,鱼多了去了,怎么捞也捞不完……言外之意,老李担心沙溪河水被污染。见到岸上有人往河里乱丢垃圾,老李看见了就会上前阻止,阻止不了自己就下水把垃圾捞上来。每次捕鱼回来,他的竹排上都堆着一些从河上捞上来的垃圾。在老李的心目中,沙溪河简直就是他的眼睛,而眼睛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这么好的一条河,要是被污染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就会被破坏,河里的鱼就会愈来愈少,沙溪河上就不会再有渔民劳作的身影了。
说起捕鱼,老李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一年夏天,老李竟然捕到一条一百一十多斤重的大鱼,在场的人无不惊叹。说到沙溪河里鱼的种类,老李更是如数家珍,他掰着手指头数:沙溪河里有鲫鱼、鲇鱼、鲤鱼、鲢鱼、包鱼、刀鱼、黄鳝、甲鱼、石板鱼、桂鱼、金枪鱼、泥鳅……至于螃蟹、河虾就更不在话下了。老李捕鱼有个习惯,个头小的鱼捞上来,他会丢回河里去。若是捕到国家保护的珍稀鱼类,即使市场上能卖出好价钱,他也不贪心,而是毫不犹豫地放生。老李说做人不能贪心,他捕鱼就图一个乐字。
长年累月撑着竹排,来往于沙溪徐碧大桥和列东大桥的河面上,老李除了捕鱼,还自愿承担了救生员的角色。年轻人谈恋爱失败,怎么也想不通,寻死觅活地从桥上跳下去。这样的事,竟让老李撞上四五回。前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有一个女青年被男朋友给“甩”了,她悲痛欲绝,跳下沙溪河。正在布网的老李摇着竹排赶到出事地点。他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把奄奄一息的女青年拉到岸上来。苏醒过来的女青年见没死成,又哭又闹,骂老李瞎操心,多管闲事。冻得直哆嗦的老李,耐着性子开导这个一时糊涂做傻事的女青年。在他的开导下,女青年终于打消了轻生念头,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07年,老李退休了,捕鱼成了他退休生活的精神寄托和最大的乐趣。据李文荣介绍,目前在市区沙溪河面上捕捞的专业渔民,最多不超过十人。这个行当非常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干。老李担心后继无人,自己将成为沙溪河上最后一批捕捞的渔民。已经逐渐步入晚年的老李和养子相依为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好好读书,长大后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他还想买一条像样的小木船。毕竟年岁有些大了,和撑竹筏相比,开木船能省不少力气。作为三明城里少见的渔民,老李的生活丰富、忙碌而充实。那条穿城而过的沙溪河,仿佛流淌着他无穷无尽的快乐、梦想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