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媛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识字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为学生在识字的“黄金时段”通过识字课解决大量识字问题,能为中高年段的阅读与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识字更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但这“重中之重”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还未曾见识到公认权威而科学的教学范例,所以对于识字课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 “丛书”)的整合,我也是摸索着前进。
首先从教材出发,丛书的编排既然是以教材为纲,那么肯定不仅是单元式人文性与情感性的整合拓展,对于其他方面,如识字方面的拓展又是如何体现?上识字课是否有必要与丛书整合?其次从教学设计上看,如果需要整合,又该如何高效整合?我带着这些思考,怀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把丛书中的《赶年兽》引进《传统节日》的识字课,希望由此结合识字规律,归纳运用识字方法,举一反三,把语文外延到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认识更多的字。
一、尊重认知特点,创设游戏
情境识字
将《赶年兽》引进《传统节日》的识字课,首先是需要尊重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抓住他们喜欢玩游戏的心理,把握好趣味性;其次是找准结合点。《传统节日》这篇课文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如果平均使力,每个节日都可以拓展很多内容,所以一定要有取舍。而《传统节日》与《赶年兽》的连接点就在于春节。这两点体现在整节课的安排上,主要是创设一个情境,通过赶年兽这个故事创设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单个字到词、句,最后到篇,让孩子们识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低年段学生识记生字时,会出现“回生”现象,需及时巩固,借助“赶年兽,闯年关”这个游戏情境,结合“开火车”“螃蟹爬”等常用游戏去巩固所学生字,高效有趣。
二、结合识字规律,在阅读中
识字
注重字、词的巩固积累,才能有效巩固识字效果。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拓展阅读《赶年兽》,并配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合过程中,就自己课前在丛书的文章中找到课文中的生字,让孩子们加强认知和记忆,对课文生字再现。同时在这整个句子里、语境里学生远远不止认识了课文的生字,也认识了课外的其他生字。
三、归纳运用识字方法,“举一反三”地识字
学会把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类再灵活学习,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主动比较中获得认识、掌握知识,使学习事半功倍。也就是学会运用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学会更多汉字。在课堂上同样借助“赶年兽,闯年关”需要“输入密码,打开声控门赶走年兽”的游戏情境来归纳运用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以及有趣的猜谜法、想象法等,从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识记更多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搜集资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一起畅谈春节,略读其他节日,在课后自主搜集资料,准备第二节课的分享交流。学生完成作业的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的过程,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阅读之基,始于识字。丛书与识字课的整合无疑是有必要的,也是可大胆探索的。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指引下,我们一线教师要沿着高效有趣的识字道路大胆实践,同时既要注意按主题、重方法地去学习,又不忘及时巩固总结规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在低年级重质重量而难免枯燥的识字教学园地里遍地开花,教师才能教得简简单单,学生也能学得轻轻松松。
(作者單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