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伦·布雷迪
欧洲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图书馆发源地之一,也是众多文豪的故乡。这里的文学博物馆藏品丰富,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欧洲大陆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首都城市,促进了欧洲文学几个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带你走进欧洲的十个城市,它们在文学史上均有着突出的地位,对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给予作家源源不断的灵感。
早在17世纪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就以世界图书之都的美誉而闻名遐迩。一直以来,这座城市向世界各地受迫害的作家敞开大门,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再加上图书贸易中秉承的开放思想,阿姆斯特丹作为文学中心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众多印刷商、书店、出版商和古籍书商的云集之地,也因此在2008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图书之都”的殊荣。运河附近的九小街上可以找到该市最好及最独树一帜的书店。布克沃克书店卖的小众图书和文学出版物多为精品,特别是艺术类图书,很多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
布拉格最伟大的作家有弗朗茨·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和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卡夫卡生于1883年,出生地位于犹太区开普若瓦街和梅思罗瓦街的交界处。虽然该故居已被拆除,但还有卡夫卡博物馆可以让我们一窥这位文学史上传奇人物的生活。博物馆里除了展示作家的手稿和按时间线排列的创作生涯外,它的环境布置也独具特色,能让你深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尔克喜欢光顾市中心一家叫斯拉维亚的咖啡馆,并将此地写进了他的作品《布拉格的两个故事》中。这家咖啡馆位于国家大剧院对面,是布拉格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经常光顾的地方,现在仍对外营业。
布鲁塞尔是“欧洲文学之夜”的举办地。该活动每年一次,选出17部欧洲作家的作品,晚上在咖啡馆和书店朗读,旨在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将当代文学带给普罗大众,让流连于街上的路人也能感受到文学之美。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活动,请务必去布鲁塞尔文学档案博物馆体验文学的魅力。文学档案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比利时法语文学、戏剧及出版物的文献和研究中心。博物馆与比利时皇家图书馆合作,对比利时作家的文献进行收集、分类、编目和保存。米歇尔·德盖尔德罗特和莫里斯·梅特林克等著名作家的文献均收藏于此。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特别收藏有埃米尔·维尔哈伦、安德烈·巴庸等先锋派大师的手稿。
1957年,罗马尼亚国家文学博物馆在布加勒斯特建成,其使命是追溯罗马尼亚文学历史,普及并深化对各种体裁的民族文学的理解。创建文学博物馆是学者杜米特鲁·帕纳伊特斯库·佩皮西修斯的主意,目的是收集、研究并向公众展示文学手稿。馆内现藏有约30万件展品,从手稿到旧书、期刊都有。
雷克雅未克于2011年通過官方提名,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第五个“文学之都”,也是第一个不以英语为通用语的“文学之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岛中世纪文学的发源地,被誉为世界文学标杆的《萨迦》和《诗体埃达》流传至今,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阿尼·马格努松冰岛文化研究所是研究上述文学遗产的官方机构,保存有大量文献手稿,除为学者、学生提供研究便利外,也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阿纳玛尼手稿集》于2009年7月3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雷克雅未克从1985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国际文学节。
圣彼得堡曾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世界上最抽象和最具意向的城市”。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为多部经典名著和当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对陀氏的粉丝来说,圣彼得堡有很多值得参观的景点,因为其三分之二作品的故事背景都在这里。不过,如果追随陀氏的脚步,你会发现去到的地方不是什么热门旅游景点,因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是位于社会底层的平民,而非涅瓦大街的时尚奢侈品长廊。这座城市也给了安娜·阿赫玛托娃、普希金、亚历山大·勃洛克和果戈理等作家无数灵感。游客可以参观启发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监狱、普希金同名诗歌中的青铜骑士雕像,以及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年轻时向其妙龄女友求婚的文化博物馆。
没有哪个城市能像巴黎这样吸引如此多的文学天才,铸就如此辉煌的事业,创作出如此丰富的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巴黎也许是地球上最具文学气质的城市,从15世纪到20世纪,以作品和生活方式闻名天下的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都深受它的浸染。巴黎作为世界智慧之都之一,一直是各国作家心中的圣地。从马拉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作家们从不吝赞颂这座城市的传奇历史。20世纪,巴黎是“迷惘的一代”的天堂,以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庞德和斯坦为代表的美国自由派作家,逃离了故国令人窒息的保守氛围,来到这座光明之城进行自由创作和生活。直到今天,在巴黎左岸和拉丁区那些充满活力的咖啡馆和书店里,依然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氛围。
毫无疑问,伦敦对英语语言和世界文学的影响在全球居首。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1.5亿件藏品,涵盖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各类出版物。在这里可以看到1215年的《大宪章》和许多珍贵手稿,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查尔斯·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等。伦敦到处都是文学地标,最知名的有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约翰·济慈故居博物馆、查尔斯·狄更斯博物馆等。一年一度的伦敦文学节吸引了众多国家的世界级诗人、作家和演讲家参加。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各路嘉宾会就诸多不同的创意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詹姆斯·乔伊斯、乔治·萧伯纳、威廉·叶芝、塞缪尔·贝克特等均出生于都柏林,所以说,都柏林不仅是欧洲文学之都,更是世界文学之都。都柏林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文学之都”,其文学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僧侣将《圣经》抄录成手稿。其中最精美的手抄本是成书于800年的《凯尔斯书》,现陈列于三一学院旧图书馆。爱尔兰文学起源于爱尔兰语诗歌和凯尔特语故事,许多作品现收藏于都柏林作家博物馆。叶芝于1903年创立的艾比剧院至今仍是演绎经典和现代戏剧作品的主要舞台。都柏林不可错过的文学地标还有詹姆斯·乔伊斯中心、愛尔兰国家公共图书馆和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曾于1713年至1745年在该教堂担任主任牧师)。
爱丁堡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文学之都”,是世界上首个荣膺此称号的城市。该城与文学颇有渊源,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缪丽尔·斯帕克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文学大家的故乡。爱丁堡市中心的司各特纪念塔是世上现存最大的作家纪念碑。建于1446年的罗斯林礼拜堂装饰华丽繁杂,是典型的晚期哥特式建筑,在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大放异彩。丹·布朗不是唯一对罗斯林教堂感兴趣的作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和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