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对小学生良好语言素质的熏陶。语文教师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发掘与古诗词的审美内涵相平衡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下,能很快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和诗歌表现的审美情趣,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古诗词;重要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09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83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词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要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并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古今名人对古诗词教学也颇有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在欣赏、吟咏古诗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即所谓的“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朱熹注“兴”为“感发志意”,已从读者角度来确定古诗的功用。目前而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增加了许多经典优秀的古诗词,从数量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尽快摸索出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一、古诗词是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因此,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中小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要注重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最佳途径,构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体系,同时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学生在思想的不断交流、碰撞中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面。教师更应该注重学习互动过程中的点评,这一环节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
二、古诗词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师素养的好手段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可以逐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踏实钻研,刻苦探索,摸索出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既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的形式趋向灵活多样,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注重学习规律性的探求,从而体现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从浅层来看,是认同和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的有力保证;从深层来看,让学生吟诵古诗词经典,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让其掌握传统古诗词文化之精华,增长阅历,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三、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途径
古诗词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小受到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捕捉古诗词中的点点滴滴,将一首首古詩词变成生活中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反复诵读、品悟,多措并举,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会读、爱读、乐读古诗词,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追踪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不断探索发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下领略古诗词的审美魅力,体会诗歌表现的审美情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吟诵,千古不衰,它给予小学生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探索,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高效乐学,真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安得福.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切入角度的探究[J].甘肃教育,2016(19).
[2]贾金凤.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张玉奇.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技巧[J].学周刊,2017(18).
[4]王瑞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杨爱斌(1974.12— ),男,汉族,甘肃永登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班级管理。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重要性研究》(编号:GS[2018]GHB03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