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越兰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过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每个人的过敏症状和过敏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医生,我的荨麻疹终于好了,不再发了,太感谢了!”我的门诊室里,一位外地患者吴女士感激地表示。吴女士被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折磨了半年多,吃遍各种抗组胺药都控制不好。于是在他人的推荐下,她到了我的门诊室。我仔细询问了病情,发现她口腔中有颗蛀牙。
一颗蛀牙会是反复发作荨麻疹的诱因吗?荨麻疹的症状一般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广泛大片红色风团、瘙痒,甚至有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两种以上抗组胺药及激素治疗均效果不佳的患者,仔细检查后常发现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等部位的急性感染,这种情况下,加用抗生素后,皮肤的皮疹情况能迅速缓解。而慢性迁延的荨麻疹,体内的慢性感染灶,如龋齿、鼻窦炎、胆囊炎等则是常见的病因。
吴女士去口腔科进行了治疗,补好牙齿后,她的荨麻疹果然不发了!当然,除了急性细菌感染外,引起荨麻疹的原因还有很多,体内一些慢性感染灶、药物、造影剂、食物及食物添加剂,还有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都可以引起荨麻疹。
过敏性疾病是由过敏反应导致的一组疾病。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性物质(过敏原)刺激后,免疫系统发生了过强的反应(过于敏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可危及生命,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世界各国,过敏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10%~30%,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过敏性疾病可涉及多个系统,如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科、呼吸科、口腔科、消化科等,今天我们从皮肤科的角度来谈谈过敏。
皮肤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一道“盔甲”,它由外到内,分为角质层、表皮和真皮,其中角质层又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保护皮肤:保护身体免受来自外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有害刺激。
●维持水分:防止水分与电解质流至外部。
●分泌作用:维持皮脂、汗液平衡,使皮肤润泽。
●角质化作用:角质以28±3天为周期再生。
●感觉作用:对外界的的刺激引起反应,并将其传达至大脑。
●调节体温:通过分泌汗液、舒张/收缩毛细血管调节体温。
●合成维生素D:通过紫外线合成人体所需维生素D。
●储存营养:具有在皮下组织储存水分、营养物质、血液、脂肪等的功能。
正常的皮肤状态下,过敏性物质、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渗透较少,皮肤水分含量正常。但当皮肤屏障受到损害时,过敏性物质、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渗透就会增加,皮肤的水分含量下降,皮肤也会产生炎症。我们的皮肤就可能会产生角质,造成皮肤皲裂和瘙痒,引起各种各样的皮肤疾病。
常见过敏源: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受损,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大豆),细菌产物等。
典型临床表现:婴儿期渗出型及干燥型;儿童期湿疹型及痒疹型;青年成人期红斑丘疹苔藓样变,瘙痒明显。
常见过敏源为急性荨麻疹:急性细菌感染,动物蛋白性食物(尤其同时饮酒)、血清制品,抗生素(青霉素、呋喃唑酮等)、造影剂
慢性荨麻疹:慢性感染灶(龋齿、鼻窦炎、胆囊炎、幽门螺旋菌等)、寄生虫、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肿瘤、炎症性肠病、肝病等)。
典型临床表现:全身多少、大小不等的红色、肤色、苍白色风团,瘙痒明显。
常见过敏源:包括内因遗传因素、消化系统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感染病灶、精神因素等;外因:紫外线、冷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洗涤剂、香料、化学物品、植物等。
典型临床表现:急性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亚急性期:暗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瘙痒明显。
常见过敏源:止痛膏、止痛喷雾、风油精、清凉油、红花油。
典型临床表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 红斑、水疱、大疱,灼热或瘙痒感。
常见过敏源:洗面奶、化妆水、润肤露、面霜、面膜、防晒霜、隔离霜、胭脂、染发剂等。
典型临床表现:局限于面部的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灼热或瘙痒感。
常见过敏源:芒果、膏或唇膏、口红中所含香料、颜料等。
典型临床表现:急性为唇部红肿、针尖大小水疱,痒或灼热;反复迁延为唇部轻度红、丘疹、细屑,刺痒、灼热感。
对于很多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医生常常建议做一个过敏原检测。目前临床开展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过敏原的血清学检测,另一种是斑贴试验。
主要偏重于吸入性及食物类的过敏原检测,包括:尘螨、霉菌、草类、鱼虾蟹、牛奶、鸡蛋、花生等。
主要侧重于日化品、金属、橡胶、塑料制品里所含成分,如镍、铬、甲醛、橡胶等。
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过敏原非常多,能检测的过敏原只包含了其中常见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非常重要,仔细询问、分析,帮患者找到过敏原,避免接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去根。
首先,就是要按照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案,不盲目拒绝激素类药物。如果过敏严重,全身泛发风团、弥漫性潮红、喉头紧缩感、憋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需迅速就近急诊治疗。对于皮损泛发全身的,如急性荨麻疹及水肿性红斑明显的接触性皮炎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泛发的湿疹则不主张激素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雷公藤等药物。皮损范围局限的小面积接触性皮炎、唇炎等,只需局部外涂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即可,如果发在面部,则可选择不含氟、较温和的丁酸氢化可的松或糠酸莫米松药膏。
慢性迁延的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外用药治疗可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剂型:
●有水肿、红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时选用洗剂、霜剂。
●有糜烂、渗液时选用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用糊剂、乳剂。
●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选择软膏、硬膏制剂。
等皮损明显改善后换用不含激素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巩固,同时注意保湿滋润、修复皮肤屏障功能,避免过度烫洗。
提醒:如何预防皮肤过敏
●室外活动时采取避光措施:戴帽子、口罩、太阳镜、涂防晒霜。
●空调滤网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屋内保持经常通风。
●过敏体质慎食海鲜啤酒,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过敏体质尽量不要佩戴镀金、银、铬、镍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