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贇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滨河学校 安徽 宣城 242200)
1.1 开发探索性原则。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前提在于学生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中要进行一定的思维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带领孩子们不断的去开发探索意识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1.2 实事求是的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正视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并做到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1.3 增强师生互动的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应该更多是让孩子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则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展开,更好的掌握具体数学问题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仅仅是通过教学大纲来完成,将其定义的十分宽泛模糊,更有甚者,直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要在基于当前发展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长远目光,关注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基础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为基础,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素质基础为长远目标,并将其细分至小处,进行专门的细节划分,层层深入,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设定的过程中可以思考,怎样通过这节课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让学生都参与其中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思考等。
在进行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问题来实现。因此在将教学目标细分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合理的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进行问题的设定过程,首先要考虑到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接着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性,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至于梯度太高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畏惧感。最后就是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衔接性,在逻辑上层层递进,引导孩子在求解完第一个问题之后还能利用自身的认知对下一个问题进行处理,进而促进其不断思考进而深入,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2.2 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其不同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一定的分层管理,从而开发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内容去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科学的课后作业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的发展。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情境教学。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也不再是以往的板书式教学,传统的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现如今,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成了当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设出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作为关键的一步在于如何将抽象化的概念形体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实像,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具体数学问题之间的各种逻辑变化关系,进而引发思考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书中《鸡兔同笼》这一章,由于学生并未进行过未知量一次函数的学习,而传统的解法中,对于在计算的过程中将兔子的腿抬起两只的这种解法十分陌生,不知所云,对其中的逻辑变化关系没有一定掌握,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技术将其中的变化过程用动画展现出来,创建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变化过程,而老师再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和相关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中,要遵守学生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强师生互动性,鼓励学生开发探索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