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涛
(辽宁省庄河市光明山镇中心小学 辽宁 庄河 116400)
1.1 主题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课程改革倡导在课堂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此来提高课堂的生动、形象性。而主题活动源自于生活。从贴近学生生活角度设计主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公益广告制作》一课中,主要教给学生图片和文字的排版技术。我先让孩子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图片广告都是什么样子的?广告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图片和文字是如何布局的?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广告,来了解排版的重要性。
1.2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题活动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打破教材的知识框架,灵活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访问局域网共享网络资源》这一课中,局域网共享的教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小学生自身很难接受,而把这一知识点融入到学生喜爱的动画主题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先播放灰太狼抓住美羊羊的动画,再把灰太狼跑到电脑中的情景展现给学生。学生要想找出狼堡,就必须学会局域网共享知识,进而把局域网共享教学融入到了拯救美羊羊寻找狼堡的主题活动中。
1.3 主题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主题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与合作,体现集体智慧的力量。如在《访问局域网共享网络资源》这一课中,教学内容涉及到访问与被访问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共同配合完成,首先要把自己的资源共享,别人才能进行访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的团队协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2.1 主题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将他们自然地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如在讲授《访问局域网共享网络资源》这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寻找狼堡的主题活动。通过课件引导: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并把她带到了我们的学校,最后钻到我们学校电脑室的一台计算机中,怎样才能找到狼堡在哪台电脑中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
2.2 主题的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开动大脑,充分发挥想象,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讲授《自选图形的应用》这一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书签,让学生先思考,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书签,我们的书签会是什么样的?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一个“设计我的个性书签”的主题活动,进而把自选图形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书签的设计中去。
2.3 主题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了基础知识的前提辅助,学生的主题活动开展才更实际有效。在讲授《文件整理》一课时,我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文件整理的相关知识,而是开展了一节特殊的数学课——三角形的分类。先给学生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就把三角形分成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分类在电脑上体现出来呢?进而把文件整理的相关操作融入到三角形分类这一主题活动中来。
3.1 主题活动式教学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兴趣点。因此,在进行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2 活动过程诸多不可控因素往往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题活动有诸多不可控因素:(1)主题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好控制。(2)小学生自身约束能力差,活动场面不好控制。(3)学生的活动思维很容易会偏离原有的教学方向。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引导,很容易把信息技术课变成真正的“活动课”。
总之,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到的优势,但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视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择优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