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妍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实小, 吉林 松原 131500)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如,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电影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加深其学习印象,进而迅速调动其学习的热情,推动课堂教学的进度,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授课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在他们的积极配合和自觉参与中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来教学《位置与方向(一)》的知识,借助较为简单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教师也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使其在明确的引导下一步步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每一次课堂教学工作结束之前,数学教师都应当留出5分钟的时间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遵循客观、平等的原则,以鼓励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发扬的优势,使其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指导,从而不断完善个人的学习思路。在评价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分析难点和易错点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认知,加深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利用较短的时间辅助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基本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产物。小学数学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根据教学实际对相关的授课方案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