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永霞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中心学校,河北 邢台 054014)
关键字:阅读;小学数学;学习;积极作用
阅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把阅读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综合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数学课程具有的典型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强,单纯的知识讲解、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其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充分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边阅读边思考的过程中,认识教学点的本质特征,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变被动说教为主动思考,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奇妙的数学》、《数学真美妙》、《好玩的数学》等,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在灵活多样的阅读载体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趣味阅读中对难点知识、易混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与辨析,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实现知识之间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广泛的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面对内容广泛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内容的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准确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标准,可以先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基本步骤自己画圆,然后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圆”让学生分析画不好的原因,进而总结出画圆的基本要领;然后,提出问题:同一个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尝试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圆的大小原来是由圆规两脚之间张开的大小决定。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深度教学,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1m的圆,由于没有那么大的圆规,学生会陷入困惑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圆规画圆的本质进行分析,推理出可以用把钉子系在绳子的一端并固定,然后量出1m的距离系上粉笔来画圆。有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加深学习的深度,培养学生解决课本外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好具体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获得的只能是具体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在阅读中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在阅读中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度。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在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自己举几个质数和合数,然后对其中不正确的进行纠正;第二遍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说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对学生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可以不断纠正、完善自己的认识,解决好刚开始阅读时不理解的问题,这也体现了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在进行启发式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好教学内容,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逐步深入,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启发思维,保持思维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好的思维习惯,以点带面,促进类问题的解决。
总之,突出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数学趣味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真正实现数学阅读教学价值。同时,也让数学课堂与教材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