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贵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苗族乡中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初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实践课改过程中必须立足上述本原,依托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特点,将学科教学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努力做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站位。初中化学教育虽然涉及的专业知识很浅显,但是如果不能深刻、透彻理解教育原理,就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一是要提高认识、摆正站位,努力在本环节推进教育理论的实现。二是提升能力。立足教育本原,就要从教育整体把握教学策略,从学科高度看待教学内容,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初中化学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做到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实现“两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两驾驭”(驾驭学科内容,驾驭学科教学)。三是提升高度。每位初中化学教师都要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勉,永不满足,永不倦怠,努力做到“教到老,学到老”,时刻以“实现教育本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自我优化,自我提升,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初中化学教改内容,让初中化学教育,特别是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成为“管学、管练、管会”的课堂,实现初中化学教育的智慧高效。
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学好,学不好是每一个学生最痛苦的事。针对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没有兴趣,缺失信心,甚至厌学等症状。首先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扫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缓解并解除学生心理上的任何压力与负担,让他们充满渴望与动力,轻松快乐地学习,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也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学习,重在对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最基本的知识,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学习初中化学,仅仅培养兴趣是不够的。还一定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否则只有兴趣而不理解知识,那初中化学的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我所说的理解,并不只是做多少题目,还应该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可以是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拓宽知识面,不要拘泥于大纲,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现已启用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众多的栏目、醒目的课题、明亮鲜艳的版面、贴近生活的素材对初学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更是便于学生自主阅读。但是要打好基础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泛读,一般指课前预习。先浏览教材全貌,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于老师和同学。其次是细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根据学习的要求,仔细阅读,对化学的概念、数据、实验图、实物图、符号、意义等,务求理解。再次是研读,一般指课后复习。通过研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结构关系,把书读薄。最后归结到教材设置的三道“门槛”,即“要点提示”、“长话短说”、“精彩回放”,以突出教材重点。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使学生多思、常思。第二,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如经济、环保、健康、资源等,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以致用的习惯。第三,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挖掘能供学生探求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使其将死内容变成活知识,进而转化为技能,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