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虎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也是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引起重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小学语文教学和远程教育模式相结合,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远程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型教育学模式,目前在一线城市的语文教学中逐渐被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属于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传递思想和相互交流的工具。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理解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2]。学生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便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远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外,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人文性和思想性像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其人文性和思想性。
语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汇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全面地将所有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3]。语文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特点,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也具有多样性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开辟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利用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感。此外,语文教学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蕴含多样化的语文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不一样,因而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区域性[4]。例如,北京的生活习惯与上海不同、沿海地区的文化和内陆不同、游牧民族的文化和农耕民族不同,这些都对语文教学具有直接影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思维,为探索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做好良好的铺垫。教师只有深刻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透彻了解远程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现实意义,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利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同处于同一时间,却不在同一空间内,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有感觉上的活动、情绪上的转移。因此,教师往往容易忽视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这样一来,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往往会因惰性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元化地应用远程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广阔。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通常在计算机前接受教育。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注意力和自控力与成人相比尚不成熟,尤其是对直观图片具有较强的新鲜感[5]。因此,语文教师在远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阐明语文中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直观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理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体会到深厚的人文思想后,会对人文思维形成一定的认知。教师此时可以将更多教育思想内容渗透到远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后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远程教育技术虽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但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之处[6]。例如,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是少数民族,普通话存在一定不足,或教师因当地风俗文化,在教学中使用语言不当,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计算机另一端的学生所处地域的风俗文化,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充分融合,从而使远程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应用远程教育技术时,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充分享受远程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自信,这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语文教学与远程教育技术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使教学资源更加多元化,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是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新型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