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学段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

2019-11-27 17:29
名师在线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加减法口算错题

陈 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00)

引 言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一年级的计算更是数学计算的入门环节,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正规学习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枯燥的计算容易引起心理疲劳,在计算练习中出错十分常见。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收集常见的学生错题,并认真分析出错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下面笔者以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中收集到的典型错题为例,分析其出错原因。

一、教材知识体系难度分析

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主要涉及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小学低学段计算教学的基础。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教材的编排难度呈现螺旋式上升,教师教学应先口算后笔算,难点在于理解进位和退位的算理、算法。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对于较复杂的计算,缺乏耐心、细心,因而容易出现错误。

二、算理算法讲解不到位

学生在只知计算方法,而不知算理的情况下,计算只是简单的模仿,在做计算题时必然出现进位、退位的错误。

例如,在教学例2“退位减法”30-8时,教材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小棒,拆开1捆小棒变成10根,从10根中拿走8根,从具体操作中显示退一作十的原理。但很多时候,学生能够按要求摆小棒,却无法领会这样做的目的和原理。学生会模仿操作,但不会用算式表达出这一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引导他们把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把算理和算法相结合,提高计算能力,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核心计算能力的缺乏

(一)“看错、抄错”的失误

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相对较弱,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思维定式,记忆时间较短,短时记忆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计算错误[2]。

一年级的学生常常把计算题中的数字、符号看错、抄错,出现把“-”看成“+”,“6”抄成“9”,“46”抄成“64”等错误,就是我们常说的“粗心”“马虎”,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

特别是在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学生经常错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写反。例如,59+28,学生容易写成 95+28;还有的学生竖式的结果写对了,但写到横式时却写错了,或漏写,或抄错。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字迹潦草,不工整,经常把“6”和“0”,“1”和“7”,“9”和“4”,甚至“5”和“8”写得模糊不清,自己难以分辨。

(二)进位退位被遗漏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一年级小学生计算的难点之一,部分学生由于忘记进位或退位而出现十位上的错误,造成越加得数越小、越减得数越大的明显的计算错误。由于学生对这类计算的掌握程度不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奇葩”的错误。例如,计算27+48时,学生忘记进位,或进位了但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出错误的答案65。再如,计算退位减法时,学生经常忘记退位或退位了但不减,算出32-4等于38的答案。

(三)计算知识不扎实

一年级学生首先接触关于10以内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等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学习不牢固,常常出现错误,这势必会影响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导致计算正确率较低,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计算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

例如,竖式计算59+18时,个位上9+8=17,一些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基础不牢固,算错成16。再如,口算60-8时,学生算错成53,错误地认为10-8=3。因此,计算教学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应让学生学牢固、学扎实。

四、提高核心计算能力的建议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核心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它会影响低学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比较重视对低学段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基础口算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基础一定要牢固,教师应紧抓基层建设,如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后续学习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那么在计算100以内加减法时就感到难度过大,甚至会影响后续学习。所以每天中午笔者都会出20道基础口算,巩固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节课前5分钟,笔者都会让学生完成《口算本》上的口算题,让他们在课堂中完成口算,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计时外,笔者还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订正和思考自己的错误。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算,并达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对不能按时完成口算,或能力弱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不能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前笔者会向学生强调,要仔细审题,计算要有耐心,不要因为粗心、大意、马虎而失分,并且提醒学生书写要规范。在题目计算完成后,对于已经算好的题目应进行认真的检查,把题目再计算一次,看看答案是否一致;把数字和符号再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看错、抄错的。

(三)重视学生错题的分析

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学生可以整理在练习本上,教师也可以收集起来,在课后辅导后进生时,把学生的典型错题资源拿出来进行讲解,提高后进生的计算能力。例如,错题竖式计算47-28=29,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原来个位不够减,十位应退位,却在计算时忘记退位。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进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结 语

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教导。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积累和学生的努力,持之以恒下去,我们总能撑起知识的大船,在数学的海洋中徜徉。

猜你喜欢
加减法口算错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单词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