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

2019-11-27 17:29王益坚
名师在线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文本传统

王益坚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苏州 215021)

引 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民族之魂,更是我国文化的主体,内涵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这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不断地激发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寻找传统文化印迹——挖掘文本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非常优美的文质,而且意境深远,在很多课文中都饱含着人文内涵与文化烙印。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进而更加深刻地对文本的真、善、美进行感悟与理解。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对文本进行挖掘,进而探寻传统文化的印迹,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元日》一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对古诗进行朗读,进而准确地理解该诗的内涵,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最终能够达到背诵该诗的程度。在该诗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元日,实际上指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屠苏指的就是屠苏酒;曈曈日指的就是温暖的阳光;而一岁除则指的是一年过去了。在学习完该诗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其有感情地对该诗进行朗读,并对画面的意境进行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诗中传统文化印迹的理解与认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寻找传统文化印迹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等传统文化形成很多新的认识,进而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和感悟诗人的创作情感与意图[1]。受此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价值观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促使古诗等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通过对文本进行挖掘,获取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点,深刻体会其中美的元素,能促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实现深度融合,让学生深切地感知文字的魅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吟诵传统文化典籍—营造氛围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经典诗文是其精髓所在,更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吟诵经典诗文等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与壮丽山河的风采,感受人情世故,体会民族韵味。而在教材中,这些内容相对比较少,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江雪》一文时,教师要为学生吟诵该诗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打破以前开展古诗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课堂学习。所以,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该诗的内容。教师要在考虑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加深学生对该诗的理解,也为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构建有效的渠道。在进行该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雪景,是否见过雪天钓鱼的场景,然后用多媒体将这些场景呈现出来。同时,在学生吟诵该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促使学生浮想该诗所描绘的场景,进而加深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在此种情况下,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教学氛围与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吟诵,学习其中的内容,感受其中的语气,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实现有效融合,进而促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三、注重教师言传身教——持之以恒

通常而言,文化传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吟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激起学生吟诵的兴趣,为学生吟诵文化经典发挥示范作用,这有助于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真正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江南春》一文时,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吟诵该诗的过程中彰显书生意气,感受江南美景。就该诗的内容而言,其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江南美景,效果如同带领读者实际参观了景点一般。诗人通过该诗充分描绘了江南春光的秀丽美好,展现了楼台美景,使江南风光变得更加神奇,情趣更加丰富。在教学该诗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进行吟诵时,教师要注重吟诵的节奏,突出重点,彰显该诗的整个场景与意境,不断地加深学生对该诗描写场景的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实际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学习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学习效率也更高了。这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吟诵文化经典的兴趣更强了,学习热情更高了,投入度自然就会提高,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此种情况下,传统文化也实现了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编纂文本记录经典——拓展教学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编纂,用文本的形式记录经典内容,深入感受经典的魅力。在编纂了文本后,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传阅和交流。学生对于自己比较陌生的知识点,也可以抄录下来,包括古诗词与歌赋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等,以拓展教学的范围。

实际上,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融合,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显然不够。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纂文本,将小学生从学习至今所涉及的诗词歌赋、成语以及名言警句、名人逸事等收录在文本之中,同时也要注重传统节日、民风民俗、谚语、谜语及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实现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能够促使传统文化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真正的融合[2]。此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班级上进行吟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此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使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

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课文中,更体现在生活中,这要求教师注意拓展传统文化教学的范围,以丰富学生眼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总体而言,只有促进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人们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很多与道德相悖的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与渗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文本传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